但是不同的太监之间明明也是不尽相同的,每一个不同的角色都在具体细节上有不同的地方,应该刻画出角色的独一无二之处,而不是加深大家心中的刻板印象。
太监不一定都是上述那样的形象,而且,就算所有太监大体上都是那样的形象,但小的方面肯定也会有不同。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习惯,有不同的爱好,品行会也不同……而正是这些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不同,实际在呈现出来的时候,却会给观众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还有哭的时候要怎么落泪,事实就是,哭的时候怎样落泪都有可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要演的这个人物的人设理解透彻,用心去体会角色的性格特点,结合当下这段剧情的发展,认真去感受角色此时的心情,才能演出真正有灵魂、有意义的角色。
而不是用套路化的演技,用“哪个角度哭、怎么哭、怎么落泪、怎么不流鼻涕才好看”的模板来塑造一个个所谓的“绝美哭戏”、“神仙落泪”。
文宇芒还找来于书瑾早期参演的作品看了看,发现果然不出他所料,于书瑾在早期拍摄的作品里,虽然还充满稚气,有些地方能明显看出演技的生疏,但是却很有灵性,越到后期就越发的套路化、模式化。
文宇芒不由得感到有些惋惜。
其实一直以来就有不少网友吐槽,认为有的演员明明刚出道的时候很有灵气,“眼睛仿佛会说话”,可后来却失去了那股灵气,变得呆板起来。
文宇芒穿书之前就有心留意过,发现这类被吐槽的演员几乎都是科班出身的。
科班出身,刚开始演戏时还有激动兴奋的情绪在,对于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演戏机会都相当珍惜,于是拍戏的时候总是非常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可久而久之,等他们渐渐在圈内有一定的名声之后,拍戏的邀约就会越来越多,这些戏虽然不会全部都接,但是又有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因此,除了极个别比较随性的人,绝大多数人还是在里面挑挑拣拣后,把喜欢的角色能接的都接了。
接的戏多了,就有两个坏处——第一是演戏演多了,会疲惫,拍戏本来很就耗时耗力,更何况有的演员还会在同一个时间段接不止一部戏,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轧戏”,自然就没有精力再去好好演戏;
第二是拍的戏多了,扮演的角色也数不胜数,于是慢慢地就失去了刚开始拍戏的初心,不再像当初那样,想着要全心全意地去诠释好每一个所扮演的角色,反正就算随便演演,就算套模板,粉丝们还是会夸“神仙演技”,从没仔细看完过自己每一部戏的路人们也不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好好演。
作为一个演员,很明显于书瑾曾经的天赋很不错,并且在这本小说的作者把自己的一些经历按给于书瑾之后,他在这个世界起点也是相当高的。
可惜的是,他浪费了这样好的天赋和起点。
文宇芒摇摇头。
耍小聪明,走捷径的人,不管在哪里、哪一个时代、哪一个行业,都不会成为最终成功走下去的人。
文宇芒曾经也差点儿误入歧途过,还好自己及时清醒了过来,认真反省了自身存在的不足,那段时间他减少了接戏的量,重新回归角色本身,并且多多观摩了非科班出身的演员的拍戏现场,不得不说,他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如果猜得没错的话,于书瑾不久之后就会出通告,对文宇芒进行一番“拉踩”,一个外表冷酷的反差萌杀手,另一个则是傻白甜,观众更吃哪一个是肉眼可见的。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有个性的角色,“傻白甜”类的角色也许是太过“经典”,数十年来演过该类型角色的人无数,贡献出了许多个,或是“教科书”、或是“辣眼睛”的形象。但总体上讲,“傻白甜”这种角色都容易让大家觉得“太软”、“太弱”了,与当今社会流行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价值观念不相符合,这些年来,比起主角可能更适合当一个着墨不多的配角,就比如在这部戏中,如此剑走偏锋一下,或许容易让大家眼前一亮,对于这个角色念念不忘,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于书瑾要“拉踩”的肯定不只是现在这部戏里面两个人的角色,还有文宇芒上部戏里的角色。
文宇芒的那个角色是陈家那边透了风声,让季凉川接的,然后于书瑾转头就接了相同的角色,但是制作经费比文宇芒上部戏多不止一星半点,可以说是文宇芒的“高配版”了。
看来他想借这个机会把我彻底踩死啊?而且一举两得,还可以在同部戏里同框拉踩一下。
“就这么自信吗?”
第75章
不过于书瑾现在确实是如日中天, 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
这部电影原本定好的拍摄时间是三个月,于书瑾方面当时沟通说只能留出一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进了剧组后才说明不能接受封闭式拍摄,三天两头地请假跑外务。
于书瑾是这部戏的男主角, 戏份自然也是最多的, 他一请假, 虽说导演可以先紧着没他戏份的场景拍,或者在一些看不清脸的镜头里用替身, 但他毕竟是主角,这种完全没有他在场的剧情终归是少数,因此剧组里剩下的绝大部分人基本上就都得闲下来干等他, 文宇芒也不例外。
文宇芒上部戏的粗剪版已经完成了,这段时间还有的忙,于是他干脆也向剧组请了假,于书瑾什么时候走他也什么时候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