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主要看的是材质、雕工和书法,三者合一才是真品。
最重要的是在如今的市面上,“印石三宝”太过珍贵,99%都是假的,需要绝佳的眼力,一不小心就会上当。
少年看了一眼摊主,心念电转,瞬间明白了对方的套路。
先用乾隆私印、阅微草堂这种一眼假的东西让对方放松警惕,然而假中有真,其中夹杂着寿山石、芙蓉石这样的真材实料,让人有捡漏的欲望。
最后用高仿的材料、加上不算知名的人物印章来迷惑对方,令其信以为真,自以为捡了个大漏,其实不过是套路而已。
他自然不会被这种方式所欺骗,但是这些印章他都翻遍了,也没看到什么特别的。
小银龙仍旧高高直起身子,两只小小的莹白龙角支棱着,用尾巴尖卷着他的手腕不让他离开。
他相信小银龙的判断,所以——
云舟将视线移到了旁边的几块未经雕琢的原石上,如果有的话,只能在这里面。
摊主一直在旁边观察着。
这个年轻人从刚才便在这里挑选印章,听到要价十万块的时候,眼神没有一丝波动,看样子家里应该蛮有钱。
对方的年纪看着不过刚成年,但是眉眼出众、气质卓然,穿着打扮也是大牌,摊主思来想去,猜测是哪家的富二代来鬼市闲逛。
无论如何,这种有钱的年轻人都是他的重点目标。
摊主眼中划过一抹精光,语气都放柔了:“小帅哥没看中的吗,我这里田黄石、鸡血石、和田玉印章都有。”
云舟顺势回答,“我想要那种没有雕刻过的,打算刻一个自己的章。”
“这儿也有,喏,就那边几块。”
摊主指了指那几块包裹着石皮的石头,“我老家就在F省,都是从寿山村的地里挖出来的田黄石,你挑挑看。”
他说的话半真半假。
众所周知,田黄石只有一个地方产出,那就是华国F省的寿山村。
村子里有一条约一千多米长,宽两百多米的山溪,那里就是田黄石的产地,全世界再无第二个产地。
田黄石的形成要经过亿万年,而且脱离石脉独立成块,属于“无脉可寻”的石材。
挖了就没了,不像矿脉一样可以再次生成,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从明清以来,田黄石就备受皇帝宠爱,因其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六德被尊为“石帝”、“印石之王”,接连不断地挖掘,几乎绝产。
现在只剩寿山村的两亩田可能有田黄石产出,被国家保护起来,禁止开采。
当地村民不甘心放弃这泼天的富贵,在周围掘地三尺、不断开发,偶然挖到田黄石的全都一夜暴富了。
俗话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在明清时代是‘一两田黄三两金’,现在变成了‘一两田黄百两金’,甚至上等的田黄石都是以克来计算价值,足以说明它的名贵。
前几年,有人便在农田附近的土坡上挖到了一块一斤多重的上等田黄石,估价上亿。
但是这种情况太少太少,更多的人挖了几十年都是无功而返,白白耗费精力。
摊主不是F市的人,却也想着借着田黄石发一笔横财,于是几次去寿山村收购村民挖出来的石头,可惜都没有收到正宗的田黄。
田黄石的种类很多种,有鸡油黄、橘皮红、白田、银裹金、金裹银、黑皮田、硬田等,颜色呈现黄、白、红、黑等色,各个品类价格差距很大,从每克几百块到几十万的都有。
它的特点是外面有石皮包裹,有点类似于翡翠原石的雾层,有厚有薄。
有的石皮很薄,打灯就能看出里面的颜色,有的为二次生成,石皮下面还有两层皮,这种就很难发现内部材质。
这里放着石头自然都是光线照不透的。
云舟拿起一块所谓的田黄石,比他整个手掌还要大一点,约有三四斤重。
怎么说呢,一般的田黄石超过一斤的凤毛麟角,毕竟做成的印章基本在几十克,大的不过100多克,光从个头上来看就不太可能。
它的表面为黑色的石皮,也叫‘乌鸦皮’。
黑中带着一点灰绿色,若是拨开石皮一般会出不错的黄田或者白田,不过这块应该就是个石头。
另外一块是鸡油黄的皮,用手抚摸细腻温润,带着油脂光泽,能隐隐看到萝卜纹,属于田黄石的上品。
然而少年在摊主看不到的地方,用指甲在表面一刮就掉了粉,显然硬度不够。
当他摸到一块半个拳头大小的黑皮田时,明显感觉到皮质十分细腻,小银龙兴奋地甩了甩尾巴,发出奶声奶气的叫声,说明就是这块了。
它的色泽黑中泛着油光,表面没有任何杂色和砂斑,看起来确实不像天然形成的。
田黄石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
这块田黄石有石皮,隐隐可见萝卜细纹,但是没有石格这种碰撞的痕迹,在亿万年的生成过程中极为罕见,无外乎摊主不把它当做田黄石。
云舟掂量了一下,大约有200多克,个头算是大的。
他用手机上自带的手电筒照了照,果然看不透内里,不过看石皮的细腻和光滑程度,里面很有可能出鸡油黄、橘皮黄这样的上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