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3页
    比如吴掌柜自己,基本上全年无休,一年365天都待在店里。
    虽说时间长,但是没客户的时候居多,平时比较清闲。
    更何况,他还有店里30%的股份,自然格外上心。
    让云舟过来实习,一是有上次的厚礼和情分在,二是他是杜老的学生,自然要好生对待,没准今后又是一位大收藏家。
    毕竟对方的运气真是太好了,光他见识过的捡漏就有四五件。
    但是对于物品鉴定方面,他是没抱什么希望的。
    毕竟年轻嘛,还没毕业的学生,缺乏经验。可以过来实习,但不能让他砸了珍宝阁的招牌。
    云舟对于合同条款没有异议,很快签好了字。
    一上午都没什么人过来。
    现在还是2月中旬,天比较冷,加上刚过年不久,确实没多少生意。
    吴掌柜和杜老爷子喝茶下棋,怡然自得。
    云舟则在打量着博古架上的各种古玩,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又有新的收获,和三年前的感觉完全不同。
    就这样一直到了下午。
    这时,一位中年男人抱着大箱子匆匆忙忙的进了门。
    他的年龄大约40多岁,身材壮硕,穿着一身黑色的棉衣,边缘处露出了一点棉花。皮肤因为常年风吹日晒显得黝黑干裂,眉宇间带着一股急躁。
    吴掌柜见有客户过来,立刻迎了上去,邀请对方一边喝茶一边聊。
    云舟听到之后,便准备去泡茶。
    中年男人粗声道:“没工夫喝劳什子的茶叶,我着急得很,先看看这宝贝值多少钱?”
    说着,从箱子里拿出一对青花缠枝莲纹的书灯放在了柜台上。
    云舟和吴掌柜的神情同时愣了一下,书灯这种器型可不常见。
    第81章 晋江正版
    书灯顾名思义,即在书斋阅读时所用的灯具。
    古代没有电灯,只能用油灯和蜡烛照明,因而便产生了盛放照明物的器具,材料和样式繁多。
    从战国时期的青铜灯,到明清最为辉煌的时期,用金、银、铜、铁、陶瓷、玉石、玻璃、珐琅等材料制作的烛台,以及用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的宫灯等等,各式各样,品类繁多。
    至清代,帝王亲自批阅奏章,时常工作到深夜,便需烛台照亮书案。此类烛台便叫做书灯,属文房器具。
    书灯与佛前供奉的供器相比,尺寸较小,由承盘、灯柱及灯座组成,专供清宫书斋照明所用,为雍正、乾隆朝独有的文房雅具。①
    眼前的这对青花缠枝莲纹书灯仅有15cm,小小的一对,却极为精致。
    云舟与吴掌柜各拿起其中一个仔细查看起来。
    他手中的书灯整体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的托盘为放置于桌面的底座,表面绘制缠枝莲纹与卷草纹,中间连接一段凸起的圆柱。
    中层为蜡盘,用来承接蜡烛滴落的蜡油,内外口沿分饰花卉与海水纹,构图饱满;用圆柱相连的上层为灯盏托盘,口沿绘制一圈如意云头纹,顶部有固定蜡烛的金属蜡芯。
    整件瓷器保存得十分完好,没有任何磕碰。
    绘制纹饰繁复,有十余层,青花发色浓艳,着意模仿永宣瓷器‘铁锈斑’的效果,有着仿古的意境。
    云舟将三层一一拆开,查看连接处的痕迹以及托盘下方的纹饰。
    然后拖着最后一层托盘看向灯座底部,落款为罕见的“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外围以圆形青花双框圈起字体,模仿玺印规制,可见乾隆皇帝对于这对书灯的喜爱。
    他看过后将其重新放回桌面,侧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吴掌柜。
    对方仍然在仔细的观察着青花缠枝莲纹书灯,想必过一会儿才能交换。
    青花书灯保存完整得并不多见。
    首先,这样精致的青花书灯仅在雍正、乾隆两朝盛行,数量不多。普通老百姓用的都是油灯,更不会有民窑仿制。
    其次,瓷器易碎,青花书灯多为三段拼接,随便打碎其中一部分便是残器,顶部还有粗针状的金属蜡芯,不易存放。
    再者,青花书灯在蜡烛长时间的高温炙烤下,有一定概率出现裂纹。
    就像把家里的瓷碗一直放在煤气灶旁边烤,冬天冷热交替,没准会炸裂。
    因此,能保留下来的青花书灯数量不多,最难得的是一对都是完整的,凤毛麟角。
    吴掌柜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观察了很久,还用上了放大镜。
    清乾隆时期的青花书灯,他也是第一次见。据说前两年在拍卖行拍过一对,成交价格达到了300多万。
    作为小器型的书斋用具,足以称得上十足的官窑精品了。
    若这对瓷器为真品,收在珍宝阁能为其添色不少,这样精致且保存完好的书灯,放在店里绝对不愁卖。
    “咋的还没看完?”
    叫刘志的中年男人有些急躁,尤其在吴掌柜将手中的书灯一段段拆开之后,眉眼更是染上几分不耐烦,站起身粗声粗气地道:“你还要看到啥时候,急着用钱!
    我敢打包票,是真的,从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贝——”
    “不要着急,先坐下,喝杯茶。”
    吴掌柜安慰道,“您都说是宝贝了,总要查看仔细了才能卖个好价钱不是?”
    他手里的这只看得差不多了,便和云舟交换了书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