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6页
    如此便宜到不可思议的鸡蛋,还有人不满,沃尔顿就看见有个主妇朝兜售的文员抱怨:“珍妮女士,这些鸡蛋的个头怎么这么小,比昨天米娅女士和雪莉女士在马丁街卖的小了一圈儿呢。”
    “别太贪心了,昨天的鸡蛋一铜币三个,现在的是一铜币四个,价钱都便宜了这么多呢!”不等珍妮女士出声,就有人帮腔解释。
    “是啊,因为这批鸡蛋个头比较小,所以才降价处理啊。”满头大汗的珍妮女士爽朗地笑着道,“多给一个鸡蛋还是很划算的,味道都是一样的,做汤还是煎来吃都很合适。”
    “可还是太小了,这么小的鸡蛋真是没见过,我在乡下的时候喂的母鸡生的蛋可比这个大多了。”抱怨的主妇嘴上说着,手里倒是一点儿也没停,不住把精挑细选出来的较大的鸡蛋往自己篮子里装。
    “让一让,让一让,别碰坏了!”
    有个健壮的农妇挑选出两大篮鸡蛋,一脸喜气地从店内往外挤,因她动作实在相当粗鲁之故,经过的地方无不怨声载道。
    “今天这些乡下人是怎么搞的,这么阔气?平时买他们的土豆,多要指头那么大个儿的添头都要计较半天。”有被踩到裙子的主妇恼火地道。
    “你不知道?他们今天有钱呢。你看外面街上那些排队的乡民,都是进镇来卖粮食的。”有热心的镇民解释道。
    “卖粮食?不是交农税吗?”这个主妇问出了站在门口的沃尔顿的心声。
    “因为雷克斯先生取消了本地税,跟咱们镇上的人口税一块儿取消的。”那个热心的镇民知道得挺多,炫耀地道,“我们家的婶娘在后勤司做活儿,听她说,雷克斯先生用今年最贵时的粮价来收购粮食,没脱壳的小麦一斤四个铜币,大豆六个,连玉米都能卖到一铜币一斤。”
    这个已经公开的“内部消息”一说出来,鸡蛋店内的镇民都惊呆了。
    卖粮的乡民则是骄傲地挺起胸膛,用狂买鸡蛋的动作来展现他们所认为的“财大气粗”……
    威斯特姆靠近索伦森山脉,地势较高,再加上水利工程无限接近于零,农业相当落后,完全没法种需要大量用水的稻米,主粮以小麦、大豆(这玩意儿确实被算成粮食)、玉米为主。
    缺乏水利支持、又没有农肥可用,农作物的产量必须相当感人……雷克斯和纪棠亲自下乡调研得来的结果,本地小麦亩产只有三百斤左右水平,大豆在一百到二百之间,最容易养活的玉米也只有七、八百斤的亩产。
    这个世界的粮食远远没到富余程度,粮价并不贱,按理说农户之家只要没有偷懒、辛勤垦殖,日子应当与小镇居民不相上下(大部分小镇的手工业其实也没发达到哪里去);但事实是……即时是出产粮食的农户之家,也不能保证一年到头都有小麦可吃,经常得靠玉米和土豆糊弄肚子。
    原因嘛,就是秋收期间的粮价浮动问题了。
    或者说,各地领主的良心问题——农民,或由平民组成的自救性质团体组织,是没有能力没有资金去屯粮、去干预粮价浮动的。
    农户之家来年能否吃饱,全看本地领主是否愿意松松手,在秋收纳税期间别把粮价压得太狠——谁叫农税不能以实物兑付、必须得交钱呢?
    站在门口听了好会儿的沃尔顿,挪动脚步,缓缓离开。
    他心里那个刚刚萌芽出来的、他本人都不太愿意承认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查理·雷克斯……难不成,是个极其仁慈的、难得一见的好领主?
    沃尔顿打心底否认这种可笑滑稽的事,那可是个连黑魔法师都甘愿追随、被噩梦屠夫抬上来的贵族私生子!
    这种从根子上就卑劣的家伙,有了这种好机会,怎么可能不放肆敛财,而是去展现什么仁慈!
    第153章 二铜大卖场
    沃尔顿的全名叫本·哈姆·沃尔顿。
    他有来自教父的中间名,沃尔顿这个姓氏在肯亚帝国曾有过辉煌,沃尔顿的少年时代,也曾生活优渥……直到沃尔顿家族破产。
    四百年前来临的大航海时代让这个世界发生了许多改变,比如,新派资产贵族的涌现。
    这些从大航海中赚得盆满钵满、以丰厚身家砸开帝国授勋大门的新派资产贵族,对肯亚帝国的上流社会造成的冲击,最直接的表现为,封地不够用了。
    没有与爵位匹配封地的贵族,地位是不稳固的。
    这四百年来,肯亚帝国也好,在大航海中插了一手的其它国家也罢,国内爆发的领地战争都比新纪元以来的前六个百年还要多。
    沃尔顿家族,就是因为领地战争败落的——身为传统贵族的沃尔顿家与另一家资产丰厚的新派贵族围绕着同块领地打了十年的领地战争,到沃尔顿的伯父当家时,当时还拥有子爵爵位的沃尔顿家,全家上下连一万金币的战败赔偿金都拿不出来。
    年纪轻轻的沃尔顿不得不进入教会成为直面危险的守夜人,就是为了赚取到守夜人相对丰厚的年薪以补足这笔赔偿金。
    在卡兰半岛从事的二十多年守夜人职业生涯,沃尔顿接触到了许多他还是子爵家的少爷时无缘触及的事,比如灾厄,比如无孔不入的邪教。
    没有人是天生的铁石心肠,沃尔顿也不是。
    拥有两座城市、上百个小镇、数百个大大小小乡村的卡兰半岛,每年,都会有几户到十几户不等人家因邪教崇拜而遭遇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