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5页
    双方一旦开战,势必会是一场虚耗靡费的恶战。
    韩墨初之所以选择亲自前来,为得也是能在这一次的邦交之上能与罗刹达成一个长治久安的共识。
    穿过猩猩绒制成的红毯,韩墨初在大祭司诺相的陪同下踏上了罗刹国的皇宫正殿。
    这座宫殿并比不上大周的含元殿,整座宫殿里几乎找不出一根像样的厅柱,墙壁是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高高的举架上悬挂着十几层用于照明的烛台,将整座宫室点亮。
    女王安捷琳坐在塔顶一般的王座上,金黄色的长发一丝不苟的盘在脑后,头戴六面大皇冠,冠冕之上的宝石也被雕刻成了六边形,切面宛如铜镜一般。一身暗红色的丝绒长袍,袖袍上滚绣着貂尾绒毛,手中握着一柄金球权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对手中权势的痴迷。
    这位罗刹女王年方四十有余,据说是罗刹国一位大公爵家中的独生女,十二岁时嫁给了当时已经三十一岁的罗刹国王。
    独守空房八!九年后终于在自己的兄长的帮助下一举夺下了属于她丈夫的王位,而她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谋逆的罪名对自己在朝中举足轻重的母家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清洗。
    从那以后,整个罗刹的政权就牢牢的掌握在了她的手中。
    宝塔一般的王座底下依次站立着罗刹国的王公贵族们,这些贵族们不约而同的披着五颜六色花纹鲜艳的丝绸和羽缎。
    这些花色是大周京中两三年前就已经过时的货色,可通过驿路到了这里就成了王公贵族们在重大场合才会穿着的时新宠儿。
    在大祭司诺相的引荐之下,韩墨初向女王递上了由大周皇帝顾修亲笔写下的入境国书,并且朝高高在上的女王深施一礼:“大周国使韩墨初,见过女王陛下。”
    安女王淡绿色的眸子聚焦在了这个身着紫袍,头戴银冠的大周男子身上,召唤过了身边的侍从耳语了几句。
    侍从听过耳语后,从高台之上朝前行了两步:“女王陛下准韩大人免去拜礼,抬起头来。”
    韩墨初依言起身,在将脸抬起的瞬间同时垂下眼睑,他深知无论是哪个国家与当地的君主四目相对都是一种极其失礼的行为。
    高坐于王位之上的安女王双眼好似被什么异物刺激了一般轻快的眨动了两下,脸上的神情也跟着变了。
    她再一次的召唤过了侍从与之耳语,侍从点点头再一次作为传声筒站到了人前:“女王陛下说韩太傅一路辛苦,宴会已经齐备,请韩太傅享用。”
    罗刹国的宫廷宴会与其说是宴会,倒不如说是一场有些混乱的狂欢。
    参加宴会的贵族们纷纷褪去了骄矜,也不管是不是有韩墨初这样的外邦国使在场,一口一口仰头灌着烈酒。
    各式各样的食物如同流水一般被端上来,再如粪土一样的被糟蹋掉。
    好像丝毫不在乎在他们生活的国都境内,还有光着脚的穷人连一口黑粗的干粮都吃不上。
    在大周,就连最最娇纵的宁逸亲王都能晓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而在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能明白。
    ***
    罗刹王宫的宴会一直持续到了深夜才渐渐平息。
    韩墨初带着他的随行之人还是由诺相引路,来到了皇宫另一侧一间稍微有些低矮的房子里落脚。
    整场宴会下来,除了韩墨初带来的使团没有喝酒外,诺相也没有喝酒。
    从开始到结束,他一直都让自己保持清醒。
    这个能有资格坐在女王身边一同进膳的青年人也远没有韩墨初看起来的那样简单。
    韩墨初临时落脚的这间屋子布置得很是规整,虽然都是罗刹国所用的寝具桌椅,却都是按着大周的习惯摆放的。
    书桌上甚至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在书桌的左手边还摆着一杯已经晾好的茶汤。
    睡前喝茶汤的习惯是韩墨初从七八岁时在百茗山养成的。
    不拘是什么茶汤都好,总要喝一盏才能入睡,如若不然夜里喉咙就总会如同火烧一样
    韩墨初最喜欢喝的一种茶汤并不是茶,而是用焙干了的松针再加几朵干燥的玫瑰一起熬煮成的。
    这是苏澈人生中写的第一张方子,为了治疗他那时时不时会发作的夜惊之症。
    易鶨先生每日都会替他煮了,再盯着他喝下去。
    松针苦涩,易鶨先生每次都会与他调上一点蜂蜜。
    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
    身处异乡的韩墨初并没有什么睡意。
    这好似是他这么多年第一次与顾修分开最长久的一次,并且是身在异国他乡的千里之外。
    这样安静的深夜,没有顾修在他背后纠缠,他当真有些不大习惯。
    书桌前,他铺开了笔墨准备与远在汴京的顾修上一道请安折子。
    告诉他,他已经平安抵达罗刹境内,以及即将展开的和谈细则。
    写着写着,韩墨初想起了今日的宴会上,一道以烈火烹制的熊肉滋味还算不错。顾修一向很喜欢吃这样稍稍带着一点烟熏气味的肉食。
    若是顾修今日也在,必然会最喜欢这一道菜。
    还有一道牛乳做成的点心也不错,若是知道做法可以让宫内的尚宫吴氏做了给毓诚吃。
    毓诚这孩子最喜欢带着奶味儿的点心了。
    当然,递给顾修的奏报上不能写他吃了熊肉的事情,要写也只能写罗刹的熊罴是否可以用来成为和谈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