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3页
    “红薯?”顾长安有些惊讶。
    蒯富就笑道:“是那郑三宝的人送回来了,与您在杭州府种的有些差别。”
    当初郑三宝寻到了红薯,一部分留在了福建开荒,另一部分则着人快马加鞭的送回了北京城。
    “陛下知道这种新粮种耐旱且产量高,但到底是新粮种,也怕出现生南为橘生北为枳这种事,便先让皇庄试种了。”吴中道,“幸好皇庄都换了粮,不然去岁那冬天还不知道怎么过才好。”
    顾长安便问:“产粮很高?”
    “比传统粮种高上许多。”吴中道,“一亩可产十五石上下。亩产出来时,陛下喜得在朝上连声呼好。”
    “今年许是要在京城附近连带天津卫一起,推广这新粮种了。”蒯富补充道,“粮食产粮高了,百姓们吃得饱肚子,这日子才算是有盼头了。”
    吴中点头叹息:“是矣。以前郑三宝出航许多次,朝中竟忘了让他寻找粮食!这是我等失职!”
    “可不是我等。”蒯富立刻道,“这些事情都要我们来想,那户部作何吃的?他们管土地,管银钱,管税收,怎么不想到扩大生产啊?老吴我跟你说,这等事可别忘自个儿身上揽错处。”
    他越说越精神:“明儿我就去参户部尚书一本!”
    吴中:“???”
    他连忙将求助的视线转向顾长安:“倒也不必如此……”
    顾长安接收到信号,立刻道:“江南道的红薯有往京城送么?还有于谦于大人那边,朝中可有消息?”
    “江南道的红薯此次随您的船回来了一些。”吴中立刻说,“听闻您在江南弄的红薯,比福建那边的产量还要高。只是育种的种子少,今年许是推广不开的。”
    “市面上不能只有一种红薯。”顾长安道,“这两种红薯一起存在、推广,才是善事。也不能让老百姓全改种红薯。以前种的主粮,也不能少的。”
    “是极是极,这些都晓得的。”吴中道,“于巡抚的事情您就得问陛下了,他似乎给陛下写过密信,但朝中没什么讨论。”
    “他没事就太好了。”顾长安说。
    去岁那般天气,连杭州府都被雪埋了,更别提山西、河南等地了。恐怕都是一个难熬的严冬。
    他最担心的也就是于谦了。怕大雪来时他在山里,也怕他走在路上被雪埋了。
    “不过去岁山西河南,都是个大丰收年。”吴中又说,“想来那边的冬日也没那么难过。”
    “对。”蒯富道,“去岁那两地确实是罕见的丰收了。我们于巡抚也是个罕见的能耐人,您不用太担心。”
    若非那场暴雪,去年可真是个好年景。
    想到这里,两个老先生对望着叹了口气:“便希望今年是个好年,等百姓的房屋都改造完毕了,红薯也推广开了,便是再来暴雪,也就不怕了么。”
    冬日里,能吃得饱、穿得暖,就是百姓们最期冀的日子了。
    他们俩似乎就是想要看看顾长安,再把这些事情讲给他听。说完了,就起身要告辞。
    刚站起身,吴中又一拍脑门:“哦对,还有一件事。”
    他一边说,一边从袖袋里掏出一枚圆圆的透镜:“您看这个。”
    那透镜以黄金镶边,有一个短短的把手。触手冰凉,不是琉璃的温度。
    “水晶?”顾长安问。
    “是矣。”吴中笑道,“这是工部的小子用天然水晶磨出来的透镜。是您说过的放大镜。现下朝中不少大臣都在用这个。”
    朝中不少大臣的眼睛早就因为挑灯夜读给熬坏了,现下用上了这个望远镜,连办公的效率都快上了不少。
    顾长安拿着那枚透镜,慢慢露出了一个极灿烂的笑脸。
    他去岁里种下的种子,正在缓缓的长出花苞。
    假以时日,定然能在这片土地上开出耀眼的花来。
    第170章 【三更】少对猫猫动手动脚的。
    尺玉趴在太和殿的屋檐上, 听着下面朝臣振振有词的发言。
    今日是大朝会,百官都要在太和殿外听朝。朱瞻基的寒症似乎还未好全,被风一吹, 便有些压抑的咳嗽声。
    朝臣已经习惯了他们陛下的身子骨, 只是有些咳嗽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依然激昂的陈述着。
    今春有许多事情要办。
    比如全国流民的安置问题、新粮种的推广问题、去岁冬的受灾问题、春耕与夏日可能的洪水的防治问题……
    一桩桩一件件, 都要摆在帝国的执掌者面前,让他知晓,让他拿个主意。
    尺玉听得有些心烦。
    在它的记忆里,朱瞻基不是这样虚弱的。
    他矫健而有力,是草原上的雄鹰,是全军最意气风发的小将军。
    为什么会变得这样虚弱呢?尺玉离开之后, 又遇到了什么呢?
    那些人声都远去了, 只有时不时的咳嗽声, 一声一声的砸在尺玉的心头。
    烦死了喵!
    金色的小猫咪像个小炮弹一般从太和殿上一跃而下,它落在群臣之中, 惊得朝臣的声音都顿了几秒。
    “猫?!”
    “此处怎会有猫?!”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 那只金色小猫就直冲着他们的陛下而去了。
    它大喇喇的跑进太和殿, 一跃上陛下的膝头,在陛下身上抖了抖毛,又转身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