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准。”萧翌说道,心中对此事愈发的期待了。
九日后,三场试毕,会试终于结束。
这九天下来,如同打仗似的,沈嘉每日都提心吊胆,真怕出事。在他们的严格监考下,倒也发现了几个作弊的,至于其他,一切安好。
然而沈嘉他们不能松懈,虽然考生们陆陆续续的走出贡院大门,但考官们还要再在里面呆几天,批阅试卷。为防止考生考官串通舞弊,试卷并不是直接交给考官评阅,而是先要将试卷糊名誊录。
等糊名誊录后,试卷送入内帘。主考官沈嘉当着众人的面,做最后的检查。而后,他对所有同考官道:“诸位,掣签吧。”
十几位同考官轮流上前抽签,抽到几就把那一沓卷子拿走,没有一点作弊的空间。
沈嘉自己也拿走了一沓,他略带兴奋的翻开卷子,开始评阅。
作者有话说:
注[1]:考试内容仿照明朝科举。
注[2]:译文来源百度百科。
第141章 鹊桥仙(三)
杜涣一出贡院,回到府里直接陷入昏睡中。九天的考试让他身心俱疲,不仅要苦思冥想写文章,还要自己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杜涣一个公子哥,从小锦衣玉食,身边一堆仆役伺候着。他从未经历过像这几天这般,每天啃着干粮,睡着硬邦邦床铺的日子。
于是三场考试下来,杜涣明显瘦了,人也憔悴了。
等杜涣睡够了,已过去一天一夜。然后又在小厮的伺候下,杜涣在家吃吃喝喝好几天,瘦了的几两肉终于补回来了。
休息了数日后,终于到了贡院放榜的时间了。一大早杜府的小厮就跑去替自家少爷看榜,而杜涣则在书房,手拿着一本书,装模作样的翻来翻去。
看似在读书,实际上他一个字都没看进去。毕竟又苦读了三年,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光阴似箭,不能白白浪费了。
正当他紧张得不行时,前院突然热闹了起来。有小厮一边跑一边高声道:“中了,中了,少爷中了。”
“啪”的一声,杜涣手中的书掉在地上。但他没有理会,三步并两步的跑出去,抓住那位看榜回来的下人。
“中了?我中了?”杜涣激动的问道。
“少爷,中了中了。报喜的已经到大门口了,少爷快去迎接吧。”
“这么快?”杜涣赶忙整理一下衣服,又对小厮说,“快,去准备赏银。”
杜涣走到前院时,早已围了一堆人。有杜府的下人,也有看热闹的邻里,热热闹闹的凑在一起。
“杜老爷,恭喜啊。”报子笑眯眯的说道,“捷报浙江杭州府杜老爷讳涣,高中会试第十五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一时间锣鼓喧天,所有人都在给杜涣道喜,欢乐之声不绝。
“快快快,给赏钱。”杜涣对报子拱手道,“辛苦跑这一趟。”
报子乐呵呵的接过赏银,拿手里掂掂分量,就知道自己选对了人。这位杜家公子哥果然出手阔气,没白跑一趟。
杜涣刚考中贡士,人还晕乎着呢,然而随时而来的是各种应酬。国子监的同窗,杭州的同窗,以及之前结交的应考举子们。
杜涣和浙江的举子们还有着断断续续的联系,上回一起去科举的薛兄没考上,三年后又来了。
这回薛兄和杜涣都考中了贡士,他拉着杜涣说三年未见一定要聚一聚,并把已当官的郭兄也叫上了。
三个旧友摆了一桌酒席,薛兄乐呵呵的给大家斟酒,“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过了三年。”
“恭喜二位啊,尤其是杜兄,第十五名啊。”郭兄举杯说道,“这杯酒,提前祝你们考中进士。”
三人碰杯,一饮而尽。薛兄喝完后自谦道:“其实我对这次的题目没什么把握,沈阁老这次的题,比上一届难多了。我对新政不了解,左思右想不知如何夸。能得个两百二十八名,已经知足了。”
说起沈阁老,郭兄不由想起三年前之事,他心有余悸的说道:“上回就因为沈阁老,害得杜兄晚了三年,否则那次早就中了。”
“沈阁老也不是故意的。”杜涣解释道。
“对了,你不是和沈阁老相交甚深吗,这回怎么没给你弄个会元当当?”薛兄开玩笑似的问道。
“薛兄可别笑话我了,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杜涣老老实实的说道,“说实话,我真没想到会中,而且还是第十五名。其实我在文章中,批了‘除冗滥’。”
“啊?”薛兄和郭兄闻言,面面相觑。
没想到作为沈阁老的妹夫,竟然在科举考场上,公然反对变法?
“杜兄,你胆子真大啊。”薛兄佩服道。
“不过杜兄,你这一举倒是迎合了反对派。或许是副主考中有他们的人,让你中了。”郭兄分析道。
这次考题的确要站队,不过大部分人或是真心或是假意,选择站在主考官这一边。但也有一小部分人,站在了反对派那一边。
而杜涣,则是中立党。亦或者可以说是,温和的改革派。
巧的是,阅卷完毕的沈嘉,第一时间跑到了陛下的寝宫中,也说起了此事。
只听他气呼呼的对萧翌道:“变法大臣中不能要两面派、温和派,只能是坚定不移的改革派!”
原来在此次阅卷时,沈嘉和几位副主考发生了争执。沈嘉不愿选那些语焉不详含含糊糊的试卷,以及只会吹嘘新政却说不到点子上的文章。但其他的副主考和同考官,却觉得那些卷子写得也有几分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