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杜涣等人的读书生涯算是结束了。到了三日后,无论排名如何,都会有一官半职,不用再担心落第,可以回去舒舒服服的睡一觉了。
然而现在,则是考官们忙碌的时候了。文华殿中灯火通明,三百份卷子要弥封糊名,然后送去考官批阅。
由于时间匆忙,殿试的试卷没有誊录这一步骤,沈嘉见过杜涣的笔迹,这一次他倒是一眼就认出了杜涣的试卷了。
沈嘉先看了杜涣的答卷,惊喜的发现他居然是赞同开海的。没想到,杜涣在“除冗滥”一事上保守,却在开海上别具一格。
沈嘉粗粗浏览了一遍他的卷子,果然,杜涣不愧是商人之子,直接从通商的好处讲起,建议开设福建、浙江、广东三市舶司。并言解除了海禁,能给国家带了巨大的财富,是一条生财之道。
沈嘉看着看着,心底直乐。他想起之前找杜涣买千里镜时,杜涣说起的那位在福建经商的朋友。看来杜涣的这位好友,应该给他讲了不少“走私”的感悟吧。
可能他的朋友也没想到,这些“走私感悟”居然被杜涣写进殿试的卷子里,若他能评为前十,或许将来还能被陛下御览。
于是沈嘉将此卷评为上等,给杜涣一次机会,也给开海一次机会。
殿试的试卷要赶在两天内看完,然后选出前十,要呈给陛下御览。考官们早已在心里预拟了前十名的排序,一般情况下,若陛下没有干预,那么这排序便是最后的名次了。
沈嘉盯着手下官员,将前十的卷子一张张整理好,第一名放在了最上面。而后,主考官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启了糊名。
第一名,竟然是……杜涣!
这个结果,连沈嘉都没想到。他本以为杜涣进前十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能被所有的考官认可,预选为状元。
其他人看到杜涣的名字,神色也各不相同。他们都知道杜涣是三年前被罢考的无辜学子,也知道杜涣和沈嘉结了亲。
然而他们当时阅卷时,根本不知道这张卷子是谁写的。不过是因为杜涣是唯一一个将开海好处一一说清楚的学生,而不像其他人,要么坚决反对,要么模棱两可。
官员们也想通过试卷,来试探一下陛下的看法。所以预拟的状元卷是赞同开海的,预拟的榜眼卷是支持禁海的。
到时候,只需看陛下选择谁来当这个状元,便可知会圣意。
第143章 鹊桥仙(五)
官员们的小算盘打得不错,但没想到好巧不巧的,选中了沈阁老的亲戚。这下相当于他们把状元送到了沈嘉手中,等杜涣入朝平步青云,和沈嘉联手,将来又多了一个政敌啊。
可惜他们又不能说沈嘉作弊,这预选的状元郎,是所有人评判的结果。
于是,众官员心情复杂的看着那一摞考卷,被司礼监的太监取走,即将送至御案上。
而沈嘉和内阁的阁老们,也都被传唤至养心殿,参与最后的评判。
沈嘉在去养心殿的路上,和韩昌相遇了。他们二人如今的关系不咸不淡,仅处于点头之交。二人拱手作揖后,便默不作声的一起前往养心殿。
而另外两位阁老,徐睿和马韬早已到了养心殿外。他们见到沈阁老和韩阁老一起来,也冲他们拱拱手,而后请二位阁老先入。
四位阁老一起参拜陛下后,萧翌让人搬来凳子,让他们先看一遍试卷。
这十份试卷沈嘉早已看过了,而萧翌刚刚也大致浏览了一遍。但韩昌、徐睿和马韬还未见过试卷,这才翻开来细细阅览呢。
于是萧翌先问沈嘉:“长青,你怎么看?”
沈嘉闻言愣了一下,萧翌明明知道预选的第一名是谁,还要问自己如何看?于是沈嘉只好说道:“臣与诸位考官的意见一致。”
这话便是指,他也认可杜涣为状元了。萧翌嘴角勾了一勾,没想到沈嘉居然举贤不避亲。
“韩阁老觉得呢?”萧翌见韩昌已看完了,又问道。
“臣……”韩阁老擦擦脑门上的汗,站起来道,“臣以为,预拟的状元卷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而榜眼则文采出众,读之让人赏心悦目。状元胜在有理有据,榜眼胜在文采斐然,想必诸位考官也是这样认为的。”
韩昌自从当了首辅后,越来越滑头了,看似答了一堆,实际上什么都没说。只是单纯的点评文采和逻辑,对于开海禁海,未置可否。
萧翌听出了韩昌的意思,是打算置身事外了。他微微一笑,又问另两位阁老,“你们呢?”
“臣等与首辅大人想法一样。”徐睿和马韬站起来答道。事到如今,他们还有其他选择吗?
“记得上回,为了个状元,内阁吵吵闹闹争论半天。没想到此次科举,诸臣工对状元人选,竟无异议?”萧翌笑道。
陛下这话不知是在反讽还是在夸奖,所有人一时都沉默了,无人敢接话。
“既如此,就点杜涣为状元吧。”萧翌说着,提笔在杜涣的名字上,点了一点。
后面的卷子,皇帝懒得再一一讨论了,便同意了考官拟定的名次,让沈嘉拿下去,填写并张贴皇榜。
于是杜涣,在各种巧合的促成下,成为了今科状元郎。
四月初九,传胪大典。此乃每三年一次的国朝盛世,也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那一刻。毕竟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如今,人生中第四幸事便是此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