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页
    按照他的设想,他们完全不该有这么多交集。
    梦里面的自己到底是怎么搞的?
    谢棠如难以想通。
    总不会是自己谋反失败后,为了保命,去勾搭商清尧?谢世子不怀疑自己真的干得出来这码事——他本来也不是多堂堂正正的君子。
    可一想到那样的场景,他还是浑身难受。
    谢棠如抿了抿唇,继续说:“臣这次进宫, 是想取回陛下先前允诺过我的玉佩。”
    生怕商清尧反悔不准备还给他, 谢棠如睁眼开始胡编乱造。
    “说来也是臣醉后糊涂, 竟然将这块要赠予未来妻子的玉佩不慎错给了出去……”说到这里,他不由顿了顿。
    梦里头他和商清尧堪称错综复杂的关系,令谢棠如一时难以自若地继续鬼扯。
    商清尧约莫也瞧出他的心虚, 并不揭穿,只眼尾微挑起笑意, 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还请陛下将玉佩交还给臣。”谢棠如错开商清尧的目光,语气平静地补上最后一句话。
    “世子想要回自己的玉佩并无不可。”商清尧不紧不慢地说, “只是我之前也说过, 朕不做亏本生意,世子要拿出能打动我的更珍贵的东西来交换。”
    还好商清尧不清楚玉佩真正的价值。谢棠如想,如果被他知道,自己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价。
    玉佩是“魏国公世子”这个身份的信物之一, 除却一面雕刻的魏氏家徽,另一面则刻着他母亲出身的家族的图腾。
    除了能够调动魏国公府大部分人手之外,玉佩还掌握着他母亲留下来的家族势力和财富。
    谢棠如不看重这些,他自己一手培植的势力已经足够。但那毕竟同他母亲有关,谢棠如觉得还是要回来为好。
    更为重要的,他不想和商清尧扯上更多关系。
    现在的局面已经够让他头疼。
    谢世子状似没有听出商清尧的言外之意,笑容浅而淡:“陛下富有四海,什么奇珍未曾见过,臣手里的东西哪里敢在陛下面前献丑——若是陛下不嫌弃,臣愿意府中珍藏的以一尊三尺血珊瑚做交换。”
    “朕不缺珊瑚。”
    年轻的帝王声音里听不出喜怒,但谢棠如就是能隐约感觉到他仿佛是不太高兴的。
    皇帝真是难伺候的生物。
    谢棠如想了想,掩在衣袖下的手一动,方寸大小的金质印章被托着送出,映在雪白掌心上。
    “这是陛下当时赠予我的印鉴,自是无价之物,比我的玉佩珍贵十倍。若是陛下同意,不妨用它来换回玉佩。”
    “………”
    为什么他感觉商清尧更不高兴了。
    反正和他没有关系。
    谢世子无辜地想。
    商清尧沉默片刻,轻轻一语带过这个问题,说:“今日天气不错,世子陪朕到宫中转一转。”
    “天气是不错。”谢棠如轻轻“唔”了声,没有拒绝商清尧的提议,“陛下想到哪儿去?”
    “随意走走吧。”帝王说。
    宫阙堂皇而巍峨,一眼望过去,只能看见红墙碧瓦,沉闷而肃穆。
    帝王出行即便一简再简,身后也还是跟了一长串的人,落后他们三两步的距离。
    商清尧侧过脸去看谢棠如:“宫中时常还是有些冷清。”
    “陛下早日纳妃立后,再多生几位皇子公主,这宫中自然就热闹起来。”谢棠如随口回道,他垂眼望着小径两侧顽强生长出来的一簇蓬勃的紫色的花,声音如同花色一般疏淡。
    “人太多则喧嚷。”
    商清尧说完抬腿迈上台阶,“魏国公府上的人也不多,世子可会时常感到冷清无聊。”
    那可没有。谢棠如暗自腹诽,商清尧完全不知道他爹拿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养一群装神弄鬼的道士,魏国公府天天鸡飞狗跳,热闹得很。那群道士,过得比他这个正牌世子还要舒坦。
    “并未。”
    谢棠如答道。
    “说起来,世子前些时日曾去过虞州白云观还愿。”商清尧定住脚步,回头看向谢棠如,明烂的阳光下,几乎能看见青年脸上的细小绒毛。
    “我从虞州经过时也曾到过白云观,只是不巧遇上了刺客。”
    这是在试探他吗?
    谢棠如心下一凛,下意识警觉起来,不动声色开口:“那陛下真是太不巧了。”
    作者有话要说:  【卡卡的半章,今天还有一件其他很重要的事情,明天修一修(咕咕,咕咕咕)。】
    第44章 我欲照浮生04
    谢棠如的眼睛里就差明晃晃写上“那你可真倒霉”。
    谢世子没有同情心, 也并无愧疚之意。
    ——因为他并没有真正对商清尧痛下杀手。
    两次都半途而废。
    连真正给商清尧造成半点伤害都没有,反而是商清尧扣下了他的人。
    谢世子觉得自己没有和商清尧计较已经是格外宽宏大量了。
    商清尧没道理反过来怪他。
    “我听说是虞州刺史意图谋害陛下。”谢棠如慢吞吞开口,“和江湖人士勾结才有了刺客行刺的事情。”
    “世子从何处得知此事?”商清尧问, “我还以为世子不会关心这些事情。”
    他话问得轻巧, 仿佛不带半点试探意味, 甚至他没有看向谢棠如,好似真的只是随口一问。
    谢棠如便也随口答了:“我那时恰好在虞州。陛下不是知道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