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阿璘,三年前就在了一处。”他在心中默念,忽然地深感愧疚,“千顷曾向老师许诺,等此间事了,便与他断清瓜葛。而今看来怕是不能够了。”
沧浪在烟篆里微侧首,见了封璘俊朗无俦的侧颜,乌密的睫毛翻翘着,每一根都是一道抽象的光芒。他是这般有神,身姿笔挺得像嘉木一样,裁剪掉那些旁逸斜出的杂枝,他终于变成了秋千顷心中的模样。
“老师盼我值太平世,妻贤子孝,此生圆喜。而今看来,前两件怕是都要落空。”江山飘摇,社稷危矣,娶妻生子就更不必说,“我便是搭上全副身家,想娶个皇子进门也是空谈。但好在阿璘不嫌。”
不仅不嫌,封璘甚至还照着成亲时的礼数给胡静斋奉了茶。沧浪没挪开视线,就这么在心里继续说,“命途多蹇,能得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可不就是我的此生圆喜吗?”
沧浪满腔思绪随烟飘,良久听封璘在耳边说:“先生再这般盯我,首辅大人该在梦里兴师问罪了。”
沧浪发笑,故意问:“你会怕?”
“自然是怕的,若论规矩,此刻我叫一声‘爹’也不过分。”封璘撑着臂,磕下去,“阿璘早年混账,办过不少糊涂事,您老见谅。”
胡静斋尚在首辅之位时,内阁没少给封璘使绊子,两人水火不容是常态,封璘能做到今日这份上,已是极大的退让。
“胡氏一门,我已叫人暗中护送出京,邕宁长公主身在皇陵,由我在锦衣卫的旧部照看着,暂且无虞。再办完这最后一件事,我对您老便再无亏欠。”
庭院里雨停了,月色迟来。沧浪闻听这话狐疑转首,见封璘同样望着自己。那抽象的光芒就此掩埋在昏黑里,但并不是某种泯灭,封璘就像是飘零已久的倦旅,涉过漫长的夜潮,安憩在无风无波的渡口。
他敛去锋芒,其实是浮舟归渡的心安。
如果没有那一柱迷香的话。
“封璘……”沧浪眼神驳乱,像被激怒的困兽,哑着嗓子喊,“你敢!”
封璘偏头在他耳畔亲了下,如顽童般促狭,“先生跟前,阿璘什么不敢。”
双生情蛊,命结一处。先生不介意陪他赴死,但他更愿意留先生好活。
就好比先生不是藤萝,阿璘却想做那株乔木。
沧浪睡着了,封璘仍不舍得放开。他摩挲着后颈的秋海棠,啄吻犹嫌不足,唇舌的柔软无法阻止烙印在岁月流转里一日日淡去,狼崽留给永恒的注解只能是撕咬。
血色弥散开,封璘抬头有些茫然,不知道还能做什么,从未觉得站起来这般艰难。视线落在牌位上的一刻,目光才重新冷凝起来。
“这回,我真的不欠你什么了。”他笃定地说。
作者有话说:
知道自己写崩了,但没想到会崩成这样。家里狗子生病了,所在省份的疫情防控又一次收紧,我……现在就是再也不想看自己写的东西,每天看着狗狗难受我比狗难受,甚至不知道怎么撑到2022……
第63章 散作千秋无人愁(一)
隆康六年,冬去,春来。
时岁荏苒,有如冰棱凝结过漫长的一冬,逐渐融化成廊下无声流淌的清渠水,濯洗净了四面墙角曾被火烧的痕迹。
沧浪执笔停在半空,无端地有些走神。倏忽间,屋外传来一阵细微声响,像梁燕浮水、白纸染墨,思绪荡开了涟漪。
他抬头看向门口,阿鲤专心致志地拿签子拨弄着香炉,好让香散得更快一点。陈笠前脚刚迈进来,就被呛得直打喷嚏。
“太傅大人夜间难寐的症状还是不得缓解吗?闻着用量像是加重了。”他使劲搓着手,口中哈出白气,瞄了一眼那香炉道。
沧浪说:“去岁发生了太多事,修史的任务更重以往,难免心浮气躁了些,点炉香来定定神。放心,这与昔日解忧散相比,唯有静气之用,无关其他。”
陈笠眼眸微侧,把目光投向沧浪手边的竹简,问道:“隆康四年诸事体,太傅大人梳理出了多少?”
自胡静斋死于非命后,朝廷虽未往下株连,“夫子”二字却不适宜再提。加之圣人颁诏复了沧浪官职,是以陈笠恪守等第,常尊他一声“太傅大人”。
沧浪很快对这个称呼习以为常,他轻旋着酸沉的手腕,下巴微抬道:“从芙涯宫惊变到胡氏夺籍,五者才过其二。”
隆康四年发生的诸般事,在峥嵘往来的晏史上留下了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件大事,便是先锦衣卫指挥使杨大智勾结羌族,意图谋逆。《晏史》有载,时有奸佞,欺上误主,挟圣恩以媚外敌,贱国土以泄私愤,其罪滔天,罄竹难书。幸得兖王仗义出首,一力锄奸,芙涯宫内挽狂澜于将倾,免于社稷危墙之祸。
窗外风吹进一片新叶,打着旋儿地落在案头,沧浪循着看不见的轨迹向外望去,直望进遥不可及的天际。
一片厚重的浓云倒覆在屋宇上空,宛如黑森森的箕斗,酝酿着又一场淫雨。
宫门洞开,封璘披甲胄、戴兜鍪,威势逼人的气场压得乱叶也打不起旋儿。
杨大智做梦都想不到,他处心积虑唱的这出“偷梁换柱”,到头来叫个形影无踪的“姑娘家”搅了局。他更加想不到,这个兰月儿有如福至心灵般,竟然想到把真的隆康帝藏在了荒废许久、人迹不敢至的芙涯宫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