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0页
    我在九月十号这天第一次写下这封信, 这天恰逢中秋。你在那天看月亮了吗?我看了,那天的月亮和去年中秋节一样,皎洁明亮。]
    宋禾不禁想到去年的中秋节, 那天夜晚着实热闹。他们姐弟四人跟着知青院的知青们一起点燃火堆做烤肉吃, 又围在院子里谈天说地。
    知青们来自五湖四海,聊到兴起时还说起家乡话。家乡话最能引起愁思, 在这本该团圆的节日里,聊着聊着所有人便哭成一团。
    他们有为了建设农村自愿下乡的, 有因为每家必须要有一个孩子下乡, 而被迫下乡的。
    无论如何, 在这一刻他们都想起了从小长大的地方, 那个养育他们的地方。
    宋禾记得自己也想起家乡。
    故乡在一个小城中, 城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 有四通八达的道路,也有青砖白瓦,古色古香的老街旧巷。
    那是一个水乡。
    房子傍水而建, 打开后门便能看到小桥流水。偶尔有撑着乌篷船,轻轻拨动流水的大爷从后门经过。
    大爷见到你时会笑眯眯的, 眼角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他会从船上给你扔个橘子, 说句“甜津津”,让你放在炭火上烤了吃。
    宋禾至今还能回忆起她当时的心理, 她当时坐在篝火旁,望着天上圆如玉盘的月亮,想的是——
    月是故乡明。
    只是, 那天的记忆中, 似乎没有陆清淮。
    宋禾困惑一下, 接着往下看。
    陆清淮果然了解她, 只见他下文写着:[你此时恐怕已回忆起去岁中秋了吧?只是你记忆中肯定没有我,然而我的记忆里却深深藏着你。]
    宋禾顿时冒起鸡皮疙瘩,不自觉地“咦”了一声,抖抖肩膀,受不了这种土味情话。
    可嫌弃归嫌弃,她眼睛却依旧诚实地往下瞄。
    [那天你做了几个月饼,最先练手的那个送给了我。我至今还记得月饼上的笑脸,歪歪扭扭的特别喜人。
    今年中秋,我也吃到了月饼。唯味觉论,应该是今年的月饼更胜一筹。从心论,我觉得你做的那个笑脸月饼滋味更加美妙,是无法忘怀的味道。]
    宋禾突然脸红了,他这绝对不是在夸她,而是在拐弯抹角地揶揄她。
    因为那天她在山上发现几根山葵。
    山葵是啥?就是芥末啊!
    而且还是贼贵的那种,跟后世超市常卖的芥末都不一样。宋禾还藏了几个在空间里,就等着留到后世用呢。
    那天她突然起了坏心,故意往月饼里头加了一点儿芥末。原本是留给大娃吃的,哪知大娃那阵子和陆清淮正是亲密期,家里有啥好吃的都得给陆清淮送一份。于是那份芥末月饼,就被大娃以宋禾的名义送了过去。
    听大娃说后,陆清淮当场便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
    只是刚嚼两三下,整个人脸蛋“嗡”地一下便红了起来,脸红耳赤的。只是那嘴巴紧紧闭住,死活不肯吐出来。
    搞得大娃当时吓一跳,以为他小陆哥哥中毒了,急急忙忙想给人家扣嗓子。
    陆清淮也许是怕宋禾会将他遗忘,于是花费大篇幅来说从前的事儿。
    有些事儿宋禾都忘了,可他却连细节都记得一清二楚。
    信整整写了四大页,直到最后一段时,话语中才有涉及到他现在的生活。
    [……就像我当初和你说的一样,现在无法告知你我的地址。若你要回信,回到寄信地址便可。你不必担心我,我的生活很好,我更希望你的生活能遂心如意,期待来日再见!]
    宋禾站了好一会儿,终于仔细地把这封信给阅读完。
    等再走动时,却发觉腿已经麻了。
    她坐在椅子上又看了一遍,真没从信里找到一丝关于陆清淮在哪里,正在做什么工作的线索。他像是故意回避一般,只言片语都没在纸上透露。
    宋禾提起笔,刚想往纸上写回信,门外便传来下课铃声。
    下节课便是她的课,宋禾赶紧把信件收好塞到包里去,又将布包放到抽屉中。
    “冷死了冷死!”
    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几个女老师便哈着白气搓着手,一路小跑进来。
    蔡淳抖着身体,硬是挤在宋禾的座位上,然后把那双手往宋禾暖手瓶上塞。
    她的手就跟冰块一样,宋禾触碰一下都跟触电一般,赶紧躲开,干脆把整个暖手瓶给她。
    蔡淳舒服地发出一声喟叹:“哇,真舒服啊这里头,外边儿的风是刺骨的,吹得人骨子发疼。”
    宋禾羡慕道:“你马上就可以回家啦,我还得上一节课才能回去呢。”
    她们幼儿园招收的老师不少,因为时间紧急,这些老师招收进来后,不但得接受培训,还得要去给小孩们上课。
    宋禾也是如此,也得给小孩们上课。
    主要差别在她不需要接受培训,而是负责培训老师。
    蔡淳和宋禾是一样的。
    她几年前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之前在源阳市的高中里担任语文老师。
    但运动来临后,老师可是个高危职业,特别是她这种高中语文老师。
    蔡淳在眼睁睁看到两位同事因为一些小事而被人上纲上线,被昔日的学生拉去批斗后,她就被吓得辞职了。
    宁愿在家里蹲着,她都不愿意再去学校。
    用她的话说,现在的学校就是一个狂热场。老师站在讲台上,不像老师,而像是个接受审判的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