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地也不让姚母碰,将地给了大哥三弟租种,并不要什么钱,只需要一点米粮。
因为远去荆州,家里已经打算过能在年前回来便是好的,所以姚父临走时,更是花了五两银子分别买了十石较好的米粮存在自家地窖,很是贯彻了苦谁都不能苦了儿子的真理。
十石粮,一千二十百斤,如果姚家一日三顿都吃饱的话,一天会消耗不到两斤,毕竟古代是一斤十六两,而姚家又有三个女性,食量相对比较少。而如果作两顿,一天顶多消耗二十两。
姚静和姚父离开,就凭姚香和姚母的消耗量,这粮食可以吃上三四年。有的吃,基本上就不担心了,这时候的百姓心愿很小。
姚静临走时看着姚母快五个月的大肚子,心里头也担心得慌,很想等姚母生下再走。
姚母撇开姚父,让姚静将剩下的四十两带走,看来,姚静和姚父担忧姚母,姚母更担忧两个要出远门的她们。
姚静将银子推回去,说道:“娘你留着吧,其实我还有一些。”
姚母一怔。
姚静连忙说道:“其实是师父给了一个匣子埋在了后山……我怕娘你吓坏了!”说到后来垂下了脑袋。
姚母一点也不恼,嗔怪道:“你这鬼丫头,还和娘留心眼。”
姚静低声说道:“那么多也只能看着,我们根本不敢用,拿出来反而让你们担心受怕,还不如埋在那里!”
姚母松快下来,将银子也收起来。她不贪心,两块就让她担惊受怕了,更何况是一匣子。
这时候,有了那不知名‘神仙’道长,姚母便没有将姚静当做小孩子看待。
“开春一个月里都无雨,照往常看,今年很可能会少雨,现在粮食就涨了一点,外面的吃食只怕也会涨上一涨,既然你有足够的银钱,你注意着别让你和你爹受罪。”
姚静点点头,姚父衣衫褴褛回家,想来是舍不得花钱,那会儿外边食物还没涨呢?
“还有啊,到外边要小心,财不外露知道吗?”
姚静很认真的点头,这道理她很清楚。
接下来,姚母絮絮叨叨又说了不少要注意的,有的话,这些天说了十来遍,可姚静还是很耐心的听着,因为心里头很暖和。
***
姚静所在的村子为贵县所辖,而贵县又属石涧郡,前些日子,姚父去的地方便是钦州石涧郡。
姚静和姚父在石涧府城郡寻了这年代特色的驿站,花了些许银钱,总算得到大齐简易版的地图。
荆州和钦州中间隔着延州、襄州两地,姚静出主意让姚父前往驿站寻商队信息,和商队一块走,既便利,也增加了安全性。
找着了门路,消息就简单得到了。
可惜的是,去荆州的没有,不过好在前去延州的倒是有一趟。
姚静出了门又拿出一块金饼,对于姚父是和姚父一样的说辞,姚静又兑换出银子来,这时候姚父不仅没有作为有钱人的喜悦,反而揣着银子惶恐不安,他似乎放到哪里都觉得会丢。
最后还是将银子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他们分别收好。
小部分钱到了姚静手上,她自然不会吝啬路上用度,虽不至于像个财主似得的随意花费,但是寻常人家消费还是实现了。
姚静和姚父穿着比较新的新衣,不算富户,但也不穷得让人看不起,姚静更是做小子打扮,并且花了三两银子给两人一人背了把刀,做上游侠打扮会安全得多。
这些事让姚静先斩后奏,不过姚父因为姚静一路上有条不紊地寻路得信息,再和商客作交易并驱走五个贼时的利落给惊住了,之后两人的主权归了姚静,姚父还没感觉有什么不妥。
这到两人和商队上了路,姚父每做一件事都会问:“阿静,我们该怎样做?”
这‘父子’主权颠倒,让同行的商客暗暗称奇。
第9章 .大长见识晋江
“已经两月没一滴雨,今年大旱是必然,从南边多购些粮会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船上有商客在谈商事。
当然,这一船的人都不会是什么大商人,因为大商人要么自己有船,要么就会包下船南下。
“奉新郡的乔家知道吗?”有位商客突然问道。
“就是那,有良田万亩,僮仆、食客近万,资产上亿的那个钦州乔?”
“就是那家,他家家主亲自带船南下去了,就是为了粮食之故,看来这次大旱了不得了!”
船内人心中都是一惊,家主亲自出动,可见是了不得的大事。
得了这么大的消息,这会儿船内有些商客开始琢磨着是不是放弃原来的打算买卖些粮食回来。
姚静皱起眉头,自从开春一滴雨都没有,到了播种季节,农户还是下了地,按照庄户人家说法,再旱的天,地也必须种,因为地是他们的命,粮食如果缺水了,他们会一家子全动起来远去江河提水灌田。
姚父也在庆幸不已,家里买了十石粮食储存在地窖,今年家里是不怕挨饿了。
都亏了闺女的提议,他才狠下心买了这么多粮食。
想着家里一切的改变都亏了闺女的师父啊!莫不是算到今年会大旱?
想到这里,姚父对姚静那不知名的师父更加敬畏了几分。
船上日子无聊,而且又是六天五夜的路程,所以船中的旅客们是天南地北地说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