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页
    沈清虽然明白其中缘由,可他还是不想作出任何改变,还是那句话,阿顾已经消耗了他所有的热情,他已经没有精力再对别人如此。
    他娶柳氏或者娶别人,最后下场都是一样的,沈清不想折腾了,“不用了,就让她留着吧。”毕竟两人还有五个孩子。沈清之前对两个儿子太过溺爱纵容了,让他们都忘了,自己还是他们父亲。现在他不介意用那些族里的孤儿提点他们。
    沈城将叹息深深压在心底,心里再次惋惜夫人走得太早,要是夫人在的话,郎君何止如此?
    柳氏被关农庄的事,在沈家不是秘密,但柳家却不知道,王彦和刘珏虽养在沈家,可沈清不想让他们知道的事,他们也不可能有途径知道。
    当柳氏夫妻知道,女儿因偷顾夫人的嫁妆,被沈中书关到农庄时候,两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柳继母气得对柳父破口大骂:“从小就蠢,我还当她高攀嫁到沈家后,能变谨慎点,结果越来越蠢了!你怎么就生了这两个蠢货!”
    柳继母扼腕叹息,明明自己女儿跟柳氏也差不了几岁,为何沈清当时没看上自己女儿,偏偏要娶前面死鬼生的蠢货?他要是娶了自己女儿,何来这种事?
    柳父讷讷道:“女儿又不是我一个人生出来的,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柳继母没好气地说:“还能怎么办?我去庄上一趟,把她点醒呗。”沈中书派人来柳家传话,不就是这意思吗?让她把柳氏教好。
    “娘子能者多劳。”柳父闻言深深给柳继母作了一个揖。
    柳继母对老头子翻了一个白眼,吩咐下人装上柳氏爱吃的东西,整理了满满几车子东西,去找柳氏了。
    柳氏这几天日子并不好过,沈清把她关到农庄后,下人并未怠慢柳氏,可柳氏一想到自己是被沈清关进来的,她就害怕,害怕沈清会休了自己,她更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沈灼手里受委屈。
    当柳继母来看自己时候,柳氏泪水夺眶而出,紧紧地握着柳继母的手:“母亲,我该怎么办?”柳继母从小虐待漠视柳氏姐妹,柳氏恨她,可她同时又觉得继母是无所不能的。
    柳继母看到哭得都不顾体面的柳氏,脸皮抽了抽,但还是耐下性子温柔地劝慰柳氏:“你别哭,事情还没到不可挽回的程度。”要不然沈中书也不会让自己来了。也是沈清的授意,让柳继母对柳氏还有几分耐性,不然她怎么会管柳氏死活?
    “真的?”柳氏抬头看着柳继母,“郎君没准备休了我吗?”
    柳继母心里暗忖,你要不是肚子争气,谁还耐烦给你机会?柳继母就想不通,沈中书那么好的人,他到底看上这蠢货什么?不过她心里再不平,该做的事还是要做的。
    她拉着柳氏去洗漱,又亲自下厨庖制了几道柳氏爱吃的菜,母女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在柳继母的解释下,柳氏开始明白自己之前做的那些事到底有多蠢。
    她这么做不只让郎君震怒,还连累了自己孩儿。柳氏坐立难安,她只想现在回去跪在郎君面前请罪。可沈清执意要给柳氏一个教训,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她。
    他将柳氏在农庄关了大半个月,同时沈家的消息也源源不断地传到柳氏耳中,比如沈清又领养了几个族里的孤儿,让他们跟五郎、六郎一起上课。
    八娘、九娘和十娘现在也被关在院子里,被傅姆严格教导,据说八娘吃苦最多,手心都被傅姆的板子打肿了……诸如此类的事,让柳氏心急如焚,却有无可奈何。
    绝望之下她终于后悔自己当初为何要跟沈灼作对?明明沈灼只是一个即将外嫁的女儿,将她太太平平地养大嫁人不好吗?她嫁得好,将来还能帮扶自己儿子,而现在这一切都被她弄没了。
    想到自己之前做下的蠢事,柳氏恨不得狠狠揍自己一顿。是以在沈清派人接她回沈家准备沈灼的婚礼时,柳氏连东西都顾不上收拾,便跟下人登上马车回府。
    柳氏回府时,沈清正在跟沈城清点慕家送来的聘礼,看到满身狼狈的柳氏,沈清只是瞥了她一眼,淡淡问:“知道错了吗?”
    柳氏看到沈清就开始落泪,听到沈清的话后,她跪在沈清跟前哭喊道:“郎君我再也不敢了。”
    沈清料她也不敢了,他这番对柳氏的敲打完全是御下手段,而不是对妻子的手段。他为什么要娶柳氏?就是因为不管他如何对待柳氏,柳家都不会为女儿出头。
    但妻者齐也,哪怕他心里没有把她当妻子,但妻子该有的尊重,沈清还是愿意给的。若不是柳氏太过分,沈清一辈子都不会如此对她。不过现在既然做了,沈清也没认为自己过分,这些都是她自找的。
    镇北王接到柳氏被接回来消息时,他正在书房跟儿子议事,听了下人的回报,他轻笑一声问儿子:“你姨夫让你留在京城暂时别动?”
    他也不是好奇沈清内院,而是儿子跟夭夭成亲,柳氏身为沈家主母总不好缺席吧?他让人多关注下沈家别院,他估摸柳氏也要回来了,他只是没想到沈清会这么教训柳氏,真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啊!
    慕湛道:“是的,姨夫说他会给我找个机会。”慕湛不确定姨夫会给自己找什么机会,但能被姨夫如此重视,显然不是小事。
    镇北王说:“你那姨夫读书读傻了,内务上有些糊涂,不过他心里最重就是夭夭,你好好待夭夭,你姨夫对你肯定比亲儿子还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