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2页
    她是蓟州宝灵县县丞之女,不该认识扬州风月女子,即便她见到潋月姐,也只能装作不认识。
    这样一想,似乎见与不见也没多大差别,得知潋月姐过的好就行。
    *
    裴烬回到扶风堂用过膳后,大理寺卿的一应公文已送了不少到王府来,瞧着厚厚的一沓公文,他抬手揉了揉眉心,正如母妃所说,他现下想要夺嫡已有难度,可却不得不克服,绝不能重蹈覆辙。
    他才翻开一本,方定来报荣宣伯到访。
    “让他进来。”裴烬推开文书,靠在太师椅上。
    江浸月穿着月白色松纹锦衣踱步而来,“下官见过殿下。”
    裴烬摆了摆手,“坐吧,你我之间何必行这样的虚礼。”
    江浸月便也没客气,寻了张圈椅坐下,“下官是来送私盐案一应文书。”
    “嗤,这个案子你还需要本王吗?你自己处理。”裴烬拍了拍一旁的文书,“你瞧瞧这些烂摊子。”
    “这不是殿下自个求的?圣上有令,下官与殿下共同协理私盐案。”
    “江浸月,你几时这样听父皇的话了?”裴烬可不信,江浸月是块硬骨头,连父皇都曾被他气到破口大骂,但他的能力与手腕实在出色,让父皇无可奈何。
    江浸月微微一笑,意味深长道:“殿下想与太子争锋,下官无端卷入,殿下总得有所表示。”
    第41章 【第四更】挑衅
    裴烬忽然笑了下,对于江浸月的话,他并不觉得惊奇,“狗鼻子也没你灵,发觉的倒早。”
    江浸月慢条斯理,“多谢殿下夸奖,想来贵妃娘娘近期最不想看见的就是殿下吧?”
    江浸月与裴烬一同长大,自然最晓得他的心思,若非有意于皇位,他必定不会掺和大理寺的烂摊子,而他从前拒了储君之位,如今又想要了,苏贵妃必定很恼他。
    闻言裴烬皱了皱眉,冷笑一声,“母妃一样不想看见你,把明乐勾得总往宫外跑,你当母妃很想看见你吗?”
    令裴烬最无法理解的便是明乐那个小丫头怎会瞧上江浸月这个心狠手辣的主,别的闺秀都躲着刑部侍郎走,结果明乐倒好,拦都拦不住,非得往荣宣伯府跑。
    母妃和父皇并不想将明乐下嫁给江浸月,他的手腕太过毒辣,并非良人,哪有父母敢把孩子嫁给他这尊煞神。
    可是却管不住明乐,说到底是不想让明乐伤心。
    江浸月微微扬唇,“殿下这是恼羞成怒了,下官不能入后宫,贵妃娘娘便是想见我也见不着。”
    外臣不得擅入后宫,后妃也不能随意出宫,说起来,两人一年到头能碰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往往都是在宫宴上,人多口杂,连话也说不上一两句,所以苏贵妃愿不愿意见到江浸月,对于他来说无丝毫影响。
    可裴烬却不同了,裴烬是皇子,时常能见到苏贵妃,被嫌弃的滋味可不好受。
    “闭嘴吧你。”裴烬森冷的目光睇了他一眼。
    若是旁人,怕是吓得即刻闭嘴,可江浸月却不怕,从容道:“修炎,东宫本就德不配位,你早该下决断。”修炎是裴烬的字,已很少有人敢这样唤他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江浸月与裴烬自□□好,别看此时太子与裴烬关系还算亲近,可他日太子荣登大宝,裴烬手中握有兵权,太子怎能容忍,而与裴烬交好的江浸月也不会善终。
    更何况裴澄本就不适合坐这个位置,阴险狡诈,极尽自私,为了自己的权势,连私盐都沾染,他若是登基,日后大豫怕是生灵涂炭。
    裴烬转着手中的玉扳指,不紧不慢道:“你愿意支持我?”
    江浸月喊了他的字,是拿他当朋友,裴烬便也不再自称“本王”,说起来,这些年裴烬虽在西疆,可从未与上京的一些好友断了联络,当初他不愿坐储君之位,也从未有人埋怨过。
    自他出生起,作为皇子,便天然的有登上皇位的机会,而此后追随在他身旁的人,无一不是押宝一般,盼着他能登上九五之尊,这样他们便能为自己,为家族,谋得日后荣光。
    可裴烬分明有机会成为储君,他却放弃了,这无疑是给追随他的那些人一个重重的打击,在夺嫡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最忌讳的便是墙头草,即便此刻他们再去追随太子,也已来不及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当然,并非所有站错了队的人都会受到惩罚,例如跟在宁王身旁的,他们便不必愁,因为宁王对太子造不成威胁,而当裴烬接过西疆三十万大军的虎符时,那些曾经追随过裴烬和现在仍旧亲近裴烬的人,便无端的和太子站在了对立面。
    一个帝王,最忌讳的便是手握兵权的兄弟,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
    “修炎,我有的选吗?”江浸月轻巧一笑,继而道:“我没的选,云川没的选,瀚清亦没得选,我们都在等你。”
    这些都是裴烬自小的伴读,由圣上精挑细选的士族子弟,从他们还在懵懂时,就已经成为了裴烬身后的影子,代表着裴烬的势力。
    这些年裴烬不在京中,除去席瀚清是立璋长公主之子,太子不敢得罪立璋长公主之外,其余人皆被太子有不同程度的打压,连江浸月也不例外。
    说着,江浸月起身,面对裴烬双手抱拳拜礼,语气铿锵:“殿下,我们都愿誓死追随您。”
    裴烬从太师椅上起来,走到江浸月跟前,双手托住了他,郑重其事,不乏感动,“有兄弟如此,何愁不成事,事了之前,本王不会再离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