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可真是腰杆儿能挺到天上去,待将来百年后下去见夏家列祖列宗,少不得被老祖宗们盛夸一句光耀门楣。
夏公爷美滋滋的,上春桥斜街喝了一顿花酒,才半醺着晃回府,将宫里的事儿跟潘氏一合计。
潘氏一听不对劲了,到底不好直接掉夏公爷面子,只软着声调提醒道:“爷,那陈和祥瞧着是个笑面虎,嘴上惯是个会蒙人的,他便是跟咱们打包票,咱们也只敢信三分,他倘或包票都不打……”
就一个没头没脑的故事,你府上要做什么,那全是你自己钻研出来的,跟他可一点关系都沾不上啊!
夏公爷刚才一路高悬着心去,又被万岁爷的神来一笔震得找不着北,挨了陈和祥忽悠。现在小风一吹,满脑子的酒即刻清醒了,怒得一气之下摔了茶盏,“他娘的阉厮!敢在爷面前蒙事儿,我去他十八辈祖宗!”
堂堂公爷,骂到这个市井地步,可见真是气大发了。
但骂归骂,骂过了也不能拿御前红人怎么样,兀自闷着头生气。
潘氏是个稳的,即便现在心里快乱成粥了,依旧缓步绕到夏公爷身后,轻轻捏起肩头,“倒也不能这么说,他要什么都不说,咱们也不敢不遵。眼下有了这个故事,至少还有个奔头。”
夏公爷沉沉叹一口气。可不是怎么的,若他不照办,今日之事,万岁爷也必定不会再提,南斋里的一切就像是没发生过一样,除了他从此得抱着冷板凳上大门廊底下吃西北风去,其余都跟平常没两样。
夫妻俩对叹气,叹着叹着,竟都从对方面上瞧出了一点喜色来。
连飞鸟都睡着了的时辰,只有蝉鸣声还在一迭一递地响,戴公爷和夫人登门了,连个拜帖都没提前递,一准儿也是今儿被万岁爷砸懵了,着急忙慌来寻个对策。
花厅里见了面,比起蔫头搭脑失魂落魄的荣康公夫妇,夏公爷和潘氏的茫然中是隐隐带着几分盼头的。
四位家大人一聚头,面面相觑,荣康公夫妇是不知道该如何开这个头。
夏公爷缓缓一抚膝,嘴角抿起两道向上的褶,语调里意味深长,“照办罢,还能怎么。”
*
夏和易夜里贪凉,房里的窗敞亮亮支开着,许是风大了些,“哐当”一声,墙角方几上的青花瓷瓶没来由摔了。
一地残破的碎瓷片,蓝中带灰,衬着一朵孤零零的四时春,退红娇的花瓣零落,看得夏和易莫名触目惊心。
-完-
第11章
◎老太君◎
夏和易偷听的路子被彻底断绝了。
自打上回爬树偷听摔了一个大屁股墩儿,上房的丫鬟婆子现在对她是严防死守,一见夏和易悄没声儿地出现在上房,就立马有人扯着嗓子通风报信,“哎!呀!二姑娘来啦!二姑娘您稍待!奴婢这就进去通禀!”
喊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一个字儿塞一个字儿的大声,别说上房了,连邻街的新诚伯府大概都能听见。
听说荣康公夫妇夜半登门,夏和易偷听不成,只好让秋红上外院买通了一个门房小厮,得知荣康公夫妇与夏公爷和潘氏在花厅相谈甚久,一直到临近下半夜才离府。
第二天夜里,小厮又递消息,说荣康公夫妇又来了。
夏和易对荣康公府的认知又精进了一层,专挑深更半夜访客,这家人的习惯可真是有够独特的。
这回泾国公府的待客更为郑重,大哥哥大嫂嫂大姐姐出了个全乎,唯独不带她。
夏和易偷听的计谋再度被潘氏身边的丫鬟发现,潘氏派元嬷嬷亲自押送她回房。
小院门“咔哒”落锁,在旷寂的夜半还有回音。夏和易在房里猴急得上蹿下跳了一阵,“这是什么意思?又要我嫁戴思安了不成?”
春翠和秋红也跟着急得干瞪眼,可惜人被困在小院里,只能一人一句干巴巴地劝她,“姑娘别上火,这都还没个定数的事儿呢。即便是真的,荣康公府百年门庭,多少人抢破了头想嫁进去……”
越说声越低,底气泄到了脚后跟儿。
急也没辙,时辰到了,该安置还得先安置,夏和易心里存着事,睡得半梦半醒,迷迷瞪瞪的时候遥遥听见外头脚步声纷繁杂乱,惊得一个寒颤醒过来。
路上廊下火把灯笼晃得人影憧憧,夏和易披着外衫出去,轻车熟路翻了矮墙落到大路上,顺手揪住一个匆匆跑过的扫洒丫鬟,问道:“这是怎么了?”
小丫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被猛一揪得在半空打了个旋儿,扶着脑袋骇然道:“荣康公府的老太君打上门来了!”
夏和易很费解地回头看向春翠,语气狐疑,“你说她是不是在骗我?”
此刻出现在夏和易脑袋里的画面,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气势汹汹地挥舞着拐杖,在泾国公府上……大杀特杀?
春翠刚替夏和易把翻墙时掉落的绣鞋捡回来,一向忠心耿耿的忠仆,当即拧了眉,“二姑娘问话,你从实招来!”
小丫鬟哭丧着脸叫屈,“再借奴婢两个胆子,奴婢也断不敢蒙二姑娘啊!”
这么说是真的了。
真是骇人听闻,老太君分明身子不爽,万一在泾国公府的地界上气出个好歹来,那可真够要闹一壶的。
夏和易赶紧让丫鬟们伺候她穿戴齐全,待急匆匆赶到花厅,发觉她多虑了,大家都是公侯府邸出身,很讲武德,至少还是能好好坐下来谈一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