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3页
    她上一世只在网上见过老齐城火车站的照片,当时就觉得很漂亮,底下有不少网友都在惋叹这座火车站的命运。
    现实中看着更漂亮,可再漂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省城车站大扩建,它始终还是要被替代。
    骆常庆提着手提袋,牵着闺女,找了家小饭馆吃了一顿,坐上三轮车去了百货大楼。
    文霞来到个陌生的地方还有些六神无主的样子,就跟在骆常庆身后,他说逛就逛,说买就买。
    手上多了块梅花手表,还买了条喇叭裤,买了件款式新颖的针织衫,针织衫的价格也是让文霞一阵肉疼,居然要三十多,就这还有两个人在里头为抢货吵起来了呢。
    售货员说了,这是齐城针织厂才出的新货。
    当然,款式确实也好看。
    童装也买了两三身。
    骆常庆自己买了件衬衣,买了条工装裤。
    齐城的百货大楼比津店的可大多了,也是满眼的人,尤其是柜台前头,你挤我我挤你,时不时发出几句争吵。
    等逛了一圈出来,文霞抹着汗道:“这边的人拿钱不当钱吗?”
    说完自己也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他们进来这一趟也花了两三百。
    这个数让她忍不住吸气。
    虽然家里的钱已经过十万了,可文霞还没从之前的消费观念中走出来,晃了晃才定下神。
    骆常庆抱着儿子,提着东西,笑着招呼文霞母女俩:“走吧,回家,家里还有个好物件呢。”
    这回没再雇三轮车了,从这里到他们的新家距离有点远,坐无轨电车,中间还得倒一趟,到建设西路跟华三路路口下,买的房子就在建设西路的一条巷子里,下了车再走二十分钟左右。
    骆常庆换成了抱着闺女提着东西,文霞抱着儿子,终于到达了他们的新家。
    “这一户就是!”骆常庆把闺女放下,上前去开门。
    骆听雨上一世来过齐城,就只去了几个旅游景点,对这边根本不熟,更别说八十年代的省城了。
    她也是看啥都新鲜。
    下来后自己整整衣服,仰着小脑袋四下打量着新环境。
    青石板路巷子,两边都是青砖瓦房,他们家也是这种房子,青砖墙,有些掉漆的黑褐色大门,高高的门板。
    他们一家四口停在这里,不少住在周围的邻居好奇的往这边打量,还非常熟络的跟自家老父亲打招呼,老父亲也热情的回应着。
    骆听雨一脸佩服。
    这新院子才买多久,老父亲在这片都已经混开了?
    “家里的来了啊?这是正式搬过来了?”
    “是啊赵大爷,等家里收拾利索,请大伙儿吃饭。”骆常庆笑着扬声吆喝。
    “好嘞,等着喝你的酒了。”
    骆常庆随口跟文霞说着:“院子刚买下来的时候没有饭屋,厕所也很简陋,本来我想自己收拾着盖,后来不是倒了批鞋吗?就忙的顾不上了,干脆雇人,一家一家上门问,这么着熟悉起来的。”
    推门进去有个影壁墙,其实也不算影壁墙,就是新加了两间东屋,用屋面当的影壁墙,上头还是空白的,没有画,也没啥装饰。
    饭屋也是用的青砖,跟正屋一对比新旧差异很大。
    院子里铺着砖,一看就是上家主人铺的。
    下雨的时候倒是不用怕沾一脚泥了。
    开了屋门上的锁进屋,骆听雨眼睛顿时一亮:“电视机!”
    文霞也一喜,看着丈夫:“你买电视了?”
    “买了台,不过是黑白的,先凑合看着,争取年底买上台大彩电,把这台卖给他奶奶。”骆常庆上前去开电视…然后就有些悲催的叹气。
    居然停电了!
    文霞忍俊不禁:“让他奶买二手的?”
    骆常庆道:“不收她电视机票钱,光一张票就不便宜。”
    电视机票可不是工业券。
    除了电视机,还有在津店的那些家具,全部挪了过来,也都摆好了。
    相框也挂了上去。
    除了几个包袱在床上散着,其他都安排的特别利索。
    屋子的构造跟家里没太大区别,摆设跟在津店住的时候也差不多。
    骆听雨里外跑着打了逛,就跟着老妈去看新盖的饭屋。
    文霞看着院子里的井,上头盖着块红石板,先叮嘱闺女:“九九,可不能在井边玩,哪怕盖着石板也不行,知道吗?”
    “嗯,妈妈我会注意的,你就放心吧!”骆听雨奶声奶气地保证。
    骆言还跟着姐姐‘嗯’了一声。
    娘俩进了饭屋,骆听雨忍不住‘哇’了一声。
    她爸居然垒了个大灶,里头嵌着一口大铁锅。灶台也十分平整干净,用水泥抹了。
    老家那边几乎没有用这种大锅大灶的,都是用小炒锅。
    以前她在网上看那些短视频博主做饭时用这种锅,还跟爸妈感叹:“这种大锅炒菜看着就过瘾,感觉炒啥都香。”
    老父亲当时咋怼她来着?
    ——“哼,说得好像你会做饭似的。”
    “怎么样?这厨房弄的还行吧?”骆常庆从外头进来,满脸的成就感。
    文霞点点头,这是她的主战场,她瞧着特别满意,笑道:“挺好,就是这种大铁锅我没用过,不知道好不好用,刷的时候咋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