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7页
    崔贤妃因此十分高兴,自己不能出宫去渤海王府,就每日让人去渤海王府看望孙子,然后将孙子的模样描述给她听。
    大公主则在十月生产,生下的同样是儿子,皇帝同样也给自己的第一个外孙赐名为“奕”,即程奕。
    添丁得子本来是好事,但是福慧公主生下儿子的第二天,汤和大长公主过世了。
    喜事遇到丧事,程家真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好了。
    最忧心的还是胡淑妃,跟林嫤叹道:“您说着这怎么这么凑巧,琉儿刚生了孩子,大长公主就去世了,在急也没有这么急的,汤和大长公主怎么不多等一些日子,等琉儿出了月子,她也好多看几眼曾孙啊。”
    这程家一办起丧事来,谁还有空照料大公主做月子。做月子最重要,万一做不好以后就容易留下病根。
    汤和大长公主是宗室里辈分最高的公主,皇帝对她也十分尊敬,林嫤一听到汤和大长公主公主过世的消息,就让人将宫里艳丽的东西收起来了。
    林嫤笑着跟胡淑妃解释道:“汤河大长公主这一年都是缠绵病榻,听说之前看着就不大好了,就是因为想等福慧的孩子生出来看一眼,所以一直吊着不肯咽气。”
    这等大公主一生下孩子,见着了孩子,汤和大长公主没有了心愿,自然很快就去了。
    林嫤又继续道:“福慧坐月子你也放心,汤和大长公主的丧事有礼部和宗人府帮着操持,程家会轻松不少,不至于会无人照料福慧坐月子。你要是实在不放心,就派几个麼麽去公主府照顾福慧。”
    胡淑妃叹了一口气,这也只能这样了。
    胡淑妃又叹道:“其实汤和大长公主这样也算喜丧了,活到了七十多,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儿孙都出息孝顺。”
    接着又问道:“娘娘,您说这大长公主一去,程家会分家吗?臣妾想着,要是分家,让琉儿和驸马也搬到公主府去住,小两口过日子轻松自在。”
    大公主自己是公主,驸马也出息,胡淑妃是希望她们搬出到大公主的公主府去生活的。程家虽然门风好,但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人多了规矩多了总是没这么轻松自在。
    林嫤道:“怎么也得守完孝了再说,至于守完孝之后,就看程家是怎么安排。”
    汤和大长公主不是突然离世,她在去世之间应该对分不分家的事情有所安排,就算不分家,也会将产业在各房分清,免得以后儿孙为这个闹不和。
    说着又提醒胡淑妃道:“福慧虽然是公主,但也是程家的人,程家分不分家的事,咱们这些后宫里的人最好不要多言。”
    林嫤是担心胡淑妃想让大公主和驸马去公主府单过,就在程家分家的事情上多嘴。
    胡淑妃连忙道:“娘娘放心,臣妾知道分寸。”
    林嫤又笑着道:“好了,你在这里操这个闲心,还不如回去多给福慧准备些孩子用的东西。”
    提起大公主的孩子,胡淑妃还是高兴的,笑着道:“那臣妾也不打扰娘娘,这就回去了,臣妾告退。”
    林嫤对她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 幼玉有孕
    天气渐渐冷起来。
    桓小皇子穿着薄薄的衣裳,拿着一把小弓跑到外面去,将庭院角落里养着金鱼和睡莲的大缸射了一遍,然后哆嗦着身子一边念着道:“好冷啊,好冷啊……”然后一边跑回殿内去。
    殿内却是温暖如春,欢声笑语。
    崔贤妃和胡淑妃等人都在,渤海王妃坐在林嫤的旁边,笑着看向被林嫤放在榻上此时正吸吮着手指的长平皇孙。
    崔贤妃亦是一脸慈爱的看着渤海王妃和榻上被厚厚的襁褓裹着的才刚两个月大的孩子。
    渤海王妃笑着跟林嫤和崔贤妃道:“母后和母妃不知道,儿臣生孩子的时候王爷站在产房外面听到儿臣叫喊,还以为臣妾要死了,结果伤心得叫喊得比儿臣还厉害,哭得稀里哗啦的。一直在跟儿臣说‘他不要孩子了,他要儿臣’……”
    大家听着都笑了起来,胡淑妃笑着道:“三王爷真是赤子之心!”
    大家都知道渤海王的性子像孩子,常有稚语说出,倒是也见怪不怪。
    渤海王妃继续有些甜蜜的道:“……后来等平儿生下来,王爷让还是拉着儿臣的手哭,儿臣跟她解释儿臣并不会死了,只是在给他生孩子。王爷却还跟平儿生气,觉得是平儿害得儿臣受苦,不肯抱平儿,儿臣把孩子塞到王爷身上,王爷有塞回了儿臣手里。过了好些天还肯看一看平儿。”
    想到王爷稚气的样子,渤海王妃不由好笑起来,又觉得高兴。
    王爷虽然心思简单了一点,但是简单有简单的好处,跟王爷生活不会太累,而且王爷会疼人。只要是他认定的人,就一定会死心塌地的对她好。
    渤海王妃又笑着道:“……后来王爷还跑到福慧府里去了,跟福慧说让她不要生孩子了,生孩子太恐怖了。”
    胡淑妃笑起来,道:“难怪福慧跟本宫说,她生孩子的前几天,王爷跑到她府里去,莫名其妙的一直在劝她不要生孩子。原来是这个原因。”
    大家都捂着嘴笑。
    桓小皇子进来后,在屋子里看了一圈,最后跑到林嫤身边,有些好奇的先凑过去看了看榻上躺在襁褓里的长平小皇孙。
    林嫤摸了摸他的手,见他的手凉凉的,知道他肯定又跑出去了,不由责怪道:“叫你不要跑到外面去,非不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