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是顶级私立名校,地处繁华的纽约曼哈顿地区,常春藤联盟八校之一,世界排名稳居前二十。它不仅培养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为美国输送了四位总统和十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用一句世界顶尖学府来形容它,绝对不会过誉。
哥大里也有许多国内的留学生,校方特意安排了几个前来负责接待和翻译,顺便给各位家长和学生讲讲申请的经验、需要的材料、主考官的喜好等等,以帮助这些学弟学妹们更好地获得offer。
最基本的当然是托福、SAT的成绩,教授的推荐信,高中几年的各科分数;加分的项目则包括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报告、论文、各种参赛获奖情况等等;
除此之外,若是家族对学校有过源源不断的捐赠,当然也会对孩子进名校产生帮助。不过,这种捐赠通常是持续性的,往往由一个家族推动进行,捐赠的明目也很有讲究,不是随随便便拿着钱找上门去就可以的。
比如宋夫人也有意让宋近安将来进入哥大学习,所以康佰集团在两年前就开始分批捐赠,为哥大建了新的网球场,并设立了网球基金会,赞助球队外出比赛。只要宋近安不自己作死,他进入哥大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留学生帮育才的家长做各种介绍,引着一群人参观校园,陆萱尔看着他们忙里忙外的背影,忽然就想到了昨天在Tiffany Cafe遇到的那个中国留学生,一个想法慢慢在心里成型。
她悄悄问宋夫人,如果她也有捐赠的想法,要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才好?
上次家长会的时候,宋夫人就知道这姐弟俩虽然身世上有些可怜,但钱方面是真的不缺,不过捐赠看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社会关系,没有合适的介绍人帮忙牵线,这事儿没那么容易成。
“我可以帮你联系我们集团对接的那位工作人员,但是哥大基本上不会接受个人捐赠,你还是得找个公司或者家族帮你背书,这样才更有把握。”宋夫人很喜欢这两个孩子,也希望陆嘉尔能继续和自家儿子当同学,所以对陆萱尔悉心指导了一番,“另外就是捐赠的名号一定要想好,大到捐图书馆,小到捐器材,总之得有个合理的由头才行。”
这个陆萱尔倒是已经想好了,她见昨天那留学生因为经济原因,两年多都没能回家一趟,所以准备专门赞助一笔奖学金,受赠对象就是在哥大留学的优秀中/国学生,让他们可以不必因为金钱的原因,失去回家的机会。
宋夫人听了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很对哥大的路子,只是还缺少人帮忙背书。
陆萱尔微微一笑,她怎么就背后没人了,这不是有现成的可用之人么。
她立刻给黎子寒打了个电话,说了自己的想法,黎子寒当然对这种大学捐赠模式不陌生,毕竟黎家就曾经捐过不少大楼。他和爷爷黎宛杰知会了一声,就让秘书以黎家的名义发函,替自己的这个小表妹作保。
黎家这块牌子果然够响亮,就算是全程帮忙的宋夫人听到了,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嗔怪地敲了陆萱尔的小脑袋一下:“都不提前透点风声的,是不是不够信任阿姨。”
陆萱尔笑着挽着她的胳膊撒娇,几句话就又把宋夫人哄的喜笑颜开,问道:“你准备捐多少钱?”
陆萱尔想了想,之前她攒的红包钱虽还剩不少,但慈善卡却只有二百万的额度,算上汇率,再自掏一点腰包,正好可以凑个三十万美元的整数。
有宋夫人牵线,又有黎家的背景在,老外办事的效率极高,其他家长还没参观完校园,她这里的奖学金都设立成功了。
按照陆萱尔的想法,这笔奖学金的领取时间为每年的寒假之前,3000美元一人,共100个名额,第一笔30万美元已经捐赠到位,以后每一年她都会资助哥大不少于这个数额的奖学金,帮助那些国内学子回家探亲。
为了表示感谢,哥大还临时弄了个捐赠仪式,当众送上证书和鲜花,那些前来接待的留学生们纷纷鼓掌,毕竟是针对他们特别设立的,自然格外开心和感激。
见到这样的场景,就也有育才的家长动了心思,举手表示自己也可以捐钱,不就是二三百万的事情么,谁家拿不出来,为了孩子上大学,拼了!
哪知道,他们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就有家长不服气地指着手捧鲜花的陆萱尔道:“凭什么她就可以?我们可以捐的更多!”
那负责的老外一字一句,用蹩脚的中文对着抗议的家长说道:“因为陆小姐的uncle黎士林先生,是我们哥大的校友,哥大接受校友捐赠,是百年以来的传统。”
黎士林的名号虽然没有黎简诚的那么响亮,但是在座的各位家长大多都是从商之人,自然还是知道这位黎士林就是黎家的长房长孙。
一听说黎士林居然是陆萱尔的叔叔,别说是家长了,就算是那些育才的学生都愣了一下,看向陆萱尔和陆嘉尔的眼神也变得格外不同,纷纷认真反省,以前有没有在无意中得罪过这两位黎家的亲戚。
陆萱尔也没想到黎士林竟然是哥大毕业的,她悄悄拿出手机给黎子寒发信息:【你爸是哥大的校友?】
黎子寒洋洋得意地回了消息:【那当然了,我们黎家的后代遍布世界名校,你哥我也是帝国理工学院出身的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