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厉害,我们那儿以前连续七八年没出一个清北生,你们那儿连续出两个。”
这到是实话,苏渺没说他们那边也是差不多,跟学风鼎盛的江南地区没法比,而且近几年越来越两极分化了,注重教育的家长越发注重,就跟买她跟韩晏房子的家长一样,为了孩子甚至愿意搬到学校附近陪读。
不注重教育的家长在读书方面对孩子听之任之,孩子自己愿意学就供,作业爱写不写,不愿意学就在学校混着,混过九年义务教育,到了年纪就跟父母一起打工挣钱去。
甚至有些孩子想读书,父母却为了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逼着孩子去打工,他们认为读书光花钱,打工能挣钱,读书无用论的言论甚嚣尘上。
在这个年代,读书真的是一件能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命运的事,也是相对公平的路,但永远有人不信。
因为在时代的浪潮下,在时代红利的风口上,不读书也能起飞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只看到别人成功起飞,看不到那些占据了大多数的被浪花拍死、被时代抛弃的人。
而起飞的人中里,很多在社会上经历的无血厮杀,比考场上更为惨烈。
蒋师傅把她们送到家后,跟韩晏汇报一下今天成功接到了人,便迫不及待地回到自家租的房子,这房子是公司建的福利房,本公司员工只需要花费比京市房租少一半的钱,就能租到房子。
蒋师傅的女儿只在周末跟节假日回家住,但他跟媳妇儿也租了两室一厅,其中一个房间给女儿住。
她女儿在暑假期间找了份兼职,但每天中午都会回家吃饭。
在饭桌上,蒋师傅跟女儿说起今天帮老板接的两个姑娘,说起其中一个算是女儿的师妹,还给他留了电话号码,蒋师傅的女儿蒋文琪挺好奇,也觉得挺有缘分,就通过蒋师傅跟苏婷交换了联系方式。
苏婷作为师妹,主动联系了蒋文琪,提前了解一下学校的事情,比如宿舍环境之类的。
一来二去,两人熟悉起来,便趁着蒋文琪兼职休息的时候见了一面。
两人约在学校见面,蒋文琪带着苏婷逛了一圈放假期间的校园,见面后聊得更投机,苏婷听蒋文琪说她兼职的地方是个外语培训机构,甚至在她的介绍下,也去了那个机构做兼职。
三姐交到了新朋友,兴冲冲地去接触‘新世界’,苏渺每天除了跟妹妹玩就没什么大事要办了。
她跟苏婷的驾照也考了下来,但不着急买车,苏渺盘点了一下自己手头上的钱,决定趁着假期还有时间,在附近到处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可以入手。
现在现房不少,她可以贷款买房,买下后租出去,以租养贷,这就是个稳赚不赔的低成本买卖。
而且在高等学府附近出租房子,遇到奇葩房客的概率没准会稍稍低一些。
等苏婷兼职下班回来,苏渺跟她说起这件事:“我准备看看附近的房,要是遇上合适的,你要不要也买一套,没时间的话我帮你看,你们学校那边的房子我也会过去看看。”
“那麻烦你了,我本来想着等开学后再去学校那边看看。”
“开学后就来不及了,那是送孩子进京的学生家长可不少,保不齐就有家长也要在京市给自己的孩子买房子,我们提前来,可以从现在开始慢慢看,咱们贷款买,多买两套,以后当包租婆,有房租收入,日子也能过得宽松些。”
“好,那我听你的,”苏婷想起自己以前说要买摩托车的事,就问苏渺要不要,“我在兼职的时候认识一个来培训的学生的家长,她娘家是做这个生意的,说是我去买的话能打折,我跟蒋学姐都打算买一辆女式摩托,要是三个人一起买,折扣会更多。”
“我跟你们一起买,正好方便出门看房了。”苏渺来京市住这么久,还没出门买过菜,韩晏每次出差回京市,必须要来蹭一顿饭,每次来都要带来不少食材,一顿肯定吃不完。
他出差回来又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出差,在京市上班的日子,他也爱过来吃饭,每天晚上买菜特别积极,连茅台都陆陆续续给苏渺搬回来好几箱,可家里根本没人会喝酒。
苏渺觉得他再搬,自己就得找个小仓库用来装了。
不过说起仓库,小仓库难找,小车库跟杂物房小区里却有不少,她住的这个小区建房子的时候把临街的几栋房子,面向马路那一边做成商铺,面向小区内的那一面做成的小杂物间。
小区里不临街的另外几栋楼一楼做成了车库。
杂物间跟车库都是数量有限先买先得,韩晏买房子的时候几乎把商铺买了一大半,车库一套房给买了一个配着,杂物间却没买,主要是他没想过买杂物房能干什么用。
苏渺在小区里的公告牌上看到过有人出售杂物间,之前还没想着要买,现在家里东西太多,到是觉得有买一间的必要了。
而且杂物间虽然比车库小一点,但它能用来放摩托车,等以后她淘汰摩托车换了电动车,在杂物间里给电动车充电也方便。
买摩托车的事苏婷跟蒋文琪说会连车牌一起帮她办好,苏渺就把车钱先给了苏婷,车子还要几天才能到手,苏渺这几天就在小区里转悠。
挑着几个距离自己这一栋比较近的杂物间买了两间,然后花了点时间把家里囤着的大部分白酒跟红酒搬到杂物间里放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