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只能憋屈自己。
如今长缨的许诺虽然还没践行,但好歹让人看到希望。
一百万。
长缨看着这第一笔款子,这是巨款啊,就算是她也没办法从市里头划拨出来。
“要不找市联社那边问问看?”
“找他们贷款那也是要还的,你觉得南安县三年两载能还上这笔钱吗?”治理环境是长期问题,投入几乎没什么金钱上的回报。
何况真要是三两年能还钱,何必找市里头说难处呢,自己咬咬牙关就是了。
“那市里头拿出这笔钱来也不容易。”
年初年中预算都已经落实好了,忽然间怎么可能拿得出这笔钱呢。
“所以得再往上报。你写一份材料,一五一十的说这边情况,跟省里申请这笔专项资金。”
“只怕省里头也不见得能拿出这笔钱来。”
“本来我也没指望省里头能出钱。”
“那……”
“问国家要呗。”长缨的话让李秘书一头雾水,省里头困难,国家困难更多。
他困惑了许久,回市里的路上脑中灵光一现忽的反应过来,“跟国家要,国家也不可能直接划钱,但咱们哭了困难,可以在市财政里留下这笔钱!”
今天跟着老代同志跑了好几个村子,看到四处裸`露的黄皮土层,她身体疲倦心里头更是倦怠,这会儿正倚在后排休息。
听到李秘书的话,长缨微微点头,“说不定国家还能给划拨个专项治理资金呢。”
李秘书的确猜出了她的心思。
如果再给她一两年时间,也用不着找国家哭难。
但现在问题就在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年年都有,治理刻不容缓,哪有那么多时间。
……
回到市里,长缨处理了堆积在徐立川办公室的那堆文件后,加班写调查报告,等着她把这篇报告完成时,外面夜色正浓。
办公室里的钟表显示现在是凌晨四点钟,再过不多大会儿就能迎来黎明。
而现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办公室都成了她第二个家,长缨拿出那床毛毯,蜷曲在沙发上看着窗外,原本还想睁眼看黎明的人,等了好久却有些熬不过去的阖上眼睛。
醒来时,外面天色大亮。
长缨回家换衣服洗脸刷牙,从食堂回来后把文件交给李秘书,“这份送到首都去。给省里写的那份写好了吗?”
“写好了,我拿给……”
“你修改好直接给省里送过去就行。”
李秘书愣了下,还真只是走个过场。
他应了下来,按照长缨的吩咐去处理这事,等着忙活完这些,长缨人已经不在了。
“傅主任说是去工地那边看看。”
市里的工地有好几处,船屋渔民要迁移到的居住点,港口那边正在建设着的海产品粗加工厂以及海边的饲养场。
三处都忙活的热火朝天。
这两天阴天,白天也能干活,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忙活着。
海边就更是忙碌,毕竟要下海作业。
长缨水性不怎么好,坐着小木船来检查已经完工的几个饲养箱,“这是不是小了点?”
“这边规模偏小,主要是水质还需要改善,先不着急弄大的饲养箱。”
船屋渔民长期在这边居住,其实对这边环境的破坏也挺强。
接连跑了几个饲养基地,长缨只看到了童教授。
“老张他去弄那个淡水珍珠饲养基地了,他找到了一出水质很不错的地方,想着用那水来做饲养。”
“我还以为张教授也是研究海水领域的专家。”
童教授笑着解释,“那倒不是,老张其实最初就是研究淡水养殖的,后来海水养殖这边没人,他就改了方向。”
“这岂不是文武兼修?”长缨笑着打趣。
童教授看着年轻的女同志,“听说你也在读书?”
提到这事长缨也有些头疼,“是啊,本来应该毕业了的,只不过今年工作调动还没顾得上去学校那边,等回头这边稳定了,再去一趟。”
她来到平川市就没消停过,自然顾不上学业问题。
童教授听到这话笑了笑,“多读书多学□□归是好的,你是在哪个学校读的书,说不定我认识,回头可以帮你问问。”
“在原本的省里,想着就近方便学习嘛。”
结果一调动,也是千山万水的不方便。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长缨,她还有个革命根据地呢。
第151章 女人
真要是缺钱了, 还可以去找沂县那边借。
那里的财政,宽绰的很!
在沂县工作多年的人对县里的财政相当清楚。
沂县的工业体系并不完善,但赚钱的门路多, 单一个鞋厂每年的利润何止百万。
何况还有其他产业。
长缨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回沂县一趟。
她向来是行动派,越想越觉得自己可以回去。
把这个想法跟徐立川说时, 刚从郁南县忙完水电站事宜的办公室主任笑了起来,“你回去的话那市里头那么多事怎么办?要不这样好了,我回去一趟, 把钱给弄回来。”
反正他回去也可以代表长缨嘛。
“也行,你这次回去不只是要借钱。”
南安县那边水土流失需要治理,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治理,长缨想着可以从沂县各个公社的果林种植中汲取经验, 看能不能在搞绿化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