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纪彬是纪财神!
跟着他一定能赚钱!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他们,还有赶过来的春安城兰阿巷作坊老板们。
十几个老板齐刷刷过来,纪滦村的村民们都习惯了。
不就是来找纪彬引娘的吗!
来找他们的人可太多了。
纪彬送走里长他们,并吩咐可以适当增加酸果酒黄米酒的产量,黄稠桂酒就不用了,不适合长时间运输,而且价格不便宜。
有潜力的还是另外两种。
一听纪彬这么说,里长就知道生意又要来了。
纪彬也是未雨绸缪,等兴华府建设好,他就要开始把酒往外卖了。
好在当时作坊建的大,只要招人足够,产量就能增加。
里长家其实拿的利润不少,但做的事也很多,再加上还有个包达在里面,纪彬根本不用操心里面的事。
等于花钱雇了个全能的管事,他只要操心好订单就行。
剩下的事情一概不用管。
不能因为计较那点,把自己绊在这里。
也是因为利润丰厚,里长家算是全心给纪彬帮忙,他既是里长,又是长辈,也因为这层身份,也方便纪彬在纪滦村做事。
送走里长他们,十几个作坊老板已经到了。
门房小厮迎着他们进来,现在做得已经非常熟练。
他们主君夫人,哪日没有客人,而且来的客人都很客气。
他们都习惯了啊。
家里的小厮婢女们,在知道主君去兴华府帮忙清理了牙行,还救下很多人,都忍不住落泪,这也算帮他们报仇了吧。
那些可恨的恶吏,最恶的已经斩首,其他人最少也是受刑去做苦役。
谁听了心里不痛快。
因为东家帮他们报仇,家里小厮婢女乃至孩子们,全都忠心不二,他们都愿意为纪家做事,做一辈子的事。
纪彬看着众人的细微变化,倒是非常感慨。
不过这点感慨很快消散,谁身边围着十几个热情的人,都不会再有感慨,只会头疼啊。
詹明见此挑眉,立刻开溜,让纪彬跟引娘应付吧,他还是赶紧去看看棉花怎么样。
纪彬想拉人都没拉到,只好跟引娘一起让大家先冷静,不就是开分坊吗,不用着急。
谁知道这么一说,大家七嘴八舌开口了。
“不用冷静不用冷静,以前就是太冷静了你知道吗。”
“对啊,我们还看到梁家二女儿的作坊了,她雇了那么多人帮忙做事?而且村里给她帮忙收费还那么少?”
“她家堆了快两车的东西,真的可以卖完?”
“我家是确定要来开分坊了,我家小儿子跟小儿媳过来,你觉得如何。”
“兴华府那边潜力应该不怎么大吧?那边穷得厉害,人口是不是也很少?”
这些问题基本都说在了关键地方。
不愧是老作坊老板们,在这也没闲着,一直在打听消息。
纪彬也不反感他们这种做法,毕竟是赚钱投资的事,谁都要谨慎的,就算是他,那也是先去兴华府看了看情况,这才有了打算。
其中说的一点,村里人给梁二帮忙,收费好像很少。
这是没错的。
首先邑伊县毕竟是县城,跟春安城比不了,物价人工都比不了。
纪滦村更不用说。
在村里请一个村里人做工,跟在城里请人做工,这价格能一样吗?
首先这成本就降下来了。
成本低了利润就高,这都不用多想。
然后问东西那么多能不能卖完,兴华府是不是没那么有钱。
消费能力代表了物件消耗的多少,人数也代表了其中的潜力。
这些问题都没错。
但纪彬却反问道:“现在永义十四年,十五年,乃至十六年的时候,你们对邑伊县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现在已经是永义十八年,两三年前,三四年前。
他们对邑伊县的看法?
所有人心里都冒出一个字。
穷。
穷乡僻壤,没有潜力。
也有人问道:“但邑伊县不同,这里有你。”
“而且发现了漫山遍野酸果的妙用。”
“再有棉花也让你们这富裕起来。”
“只是棉花吗?”纪彬又问,“之前的山货皮货,这没有改变大家的生活吗?”
“不提这些。兴华府有的,却是邑伊县都眼馋的。”纪彬继续道,“邑伊县是能种棉花,兴华府却不行。”
“但那里有码头,出港口往北行,就是无仙城,就是江浙乃至鲁地甚至到辽东,这一路都是水路,沿途还有码头补给。”
“往西行既是海洋深处,还能到古佛国,那里的香料木材,前朝皇室都喜爱的。”
“只是如今水路发展较慢,或者说是兴华府发展较慢。他们有码头有港口,邑伊县的棉花一比,那都是薄利了。”
听着纪彬分析,众人只觉得兴华府是不是马上要腾飞了啊!
听着就让人激动!
纪彬道:“以前我不敢确定,因为不知道那边的码头质量怎么样,深浅如何,官府如何。”
“可现在能确定,只要那里不出什么幺蛾子,那兴华府的发展,不出五年,必然超过宿勤郡。”
超过宿勤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