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2页
    马儿走这路上面,明显很轻松。
    这一路走过去,还有不少大车,更有跟车的老板。
    他们自然是认识纪彬的,可惜纪彬陈乙骑马飞快,也没机会打招呼。
    可一见到纪彬,自然会有人感慨,他们宿勤郡出了这样的人物,怪不得在各地名声都在上涨。
    而且这位纪先生可是跟南军国各地的人都有联系,每个月的书信都十几封,都是各地好友写的,真厉害啊。
    纪彬都不知道,他跟好友们写书信,都成了厉害的了事。
    他这会已经到了兴华府城门前。
    此处城门已经被修缮得很好,门前的兵士见到他跟陈乙,眼睛明显亮了,立刻向他打招呼。
    于是这里就跟邑伊县一样,不少人都把纪彬围住。
    其实兴华府所有人都知道,纪彬早在四月底就已经回了纪滦村。
    离家好几个人,自然有很多事要忙。
    可是兴华府众人等了那么久,还是没听纪彬要来兴华府的消息,这让不少人都有些着急。
    纪彬不会是不想来兴华府了吧?
    可他家还有铺子在这啊,俨然已经是整个兴华府最大的杂货店了,里面南北杂货,各式物件,简直应有尽有。
    谁要是想买东西,都会来他家的。
    总不能真不在意这边吧?
    船运骆家,船厂李家渐渐写信给他,现在总算是见到真人了,不少人都围着纪彬说话。
    这还在城门口呢,话都说不完的。
    纪彬笑着推托,他还是想去自家杂货店看看,其实他那点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了,他再说一遍也没意思啊。
    总不能让他再自夸一顿。
    纪彬越是如此,越是被夸名士风范,就快成兴华府的典范了。
    这点兴华府新知府了解得最深。
    新知府名叫晁山,原是上届科考的榜眼,今年不过三十四,应当前途远大,可当时朝中科考的主考官是禹王一派的人。
    他们那届的考生都算是那位主考官的门生。
    之后禹王落败,他们这群人自然受到冷落。
    即使他们什么也没错,只是在错的时间考上科举而已。
    晁山也明白,太子是没功夫故意磋磨他们的,只是其他人下意识远离这群人。
    他们这一届的状元更是因为棉花案下狱,谁让状元太巴结禹王。
    就剩探花跟榜眼,还在翰林院战战兢兢任职,谁也不敢出一点差错。
    至于其他人怎么样,晁山也不清楚,约莫就分两种,一个跟状元一样站错队,还有一种就是他们这种被党争连累,虽没入狱,但备受冷落。
    谁知道就是在年末几天里,太子正式着手调配官员,看了他之前的文书,还以后办得几件差事后,竟然召见他,问了几个问题。
    还问他对海禁一事怎么看。
    当时圣人生病,太子,也就是现在新皇掌管所有政事。
    被这么看似简单一问,晁山简直满头是汗。
    权衡片刻,晁山讲出自己的看法,等他再从政事堂出来,已经过了两个时辰。
    这简直是当场写策论啊!
    根本又考了一次科举!
    等他回去之后,直接在床上躺了大半天才缓过来劲,再接到消息,就是收到外放任职。
    让他去接替王巡查,掌管鸟不拉屎,又穷又乱的兴华府。
    要说外放那是好事,如果没有外放几年,也不能回京再升职,可外放到这种地方,又是两说啊。
    可他身份又不一样,毕竟是禹王那一届科举出来的,晁山咬咬牙,肯定去。
    就算兴华府鸟不拉屎他也去,万一熬出头了。
    反正同一届的探花羡慕得很,探花也想去啊。
    对他们这种情况来讲,能出去,好好做事就行。
    当年被连累,那也是时运不济,埋怨不了谁。
    谁知道任职命令下来得极快,赶在年前就要走,不仅是他去,还有个今年考上的举子也一起出发任职。
    晁山去兴华府当知府,那个叫樊海钧的则去海太城当城主。
    说是体面,整个兴华府带上海太城的人,一共两万多人,海太城也只剩一千多人口,不然也轮不到他们两个。
    晁山甚至觉得,吏部是不是随便指了个人去海太城的当城主,毕竟一千多人,还都是老弱病残,肯定是觉得樊海钧的名字里有个海字,直接扔他过去了。
    实际情况嘛,其实也差不多。
    毕竟让他们去任职的时候,兴华府知府是好好选的,因为王巡查跟纪彬的来信都说明,兴华府主城有潜力。
    海太城就是顺便的,吏部的人都没上心。
    两人忐忑得很,跟着内侍一起出发,内侍是去各地宣读旨意,请贤达名士去汴京赴宴。
    他们是赶在年前去接替王巡查跟他的手下。
    过年的时间自然是跟着王巡查好好学习,等年后人家就要去吏部当吏部尚书。
    虽说要在外面过年,但两人肯定赶紧收拾行李,片刻都不耽误的。
    其中樊海钧还小声说过,他认识的一个举子,因为跟纪彬是连襟,所以年后去任职都行。
    没想到他们两个却要赶在年前,也是时也命也。
    话是这么讲,可樊海钧还是高兴的,总比留在官府客舍等着任职消息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