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7页
    船厂兹事体大,既要等朝廷派人下来,又要等正式文书发到兴华府。
    所以他还不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趁着官方船厂建好之前,先把自己的船运组建起来。
    否则那么多作坊,那么多刺绣,他们兴华府宿勤郡也吃不下的。
    只有往汴京江南送才有出路。
    现在很多作坊跟绣娘都在疑惑,他们做那么多货物干什么,总要先解决大家的疑问再说。
    有些作坊是已经跟船运人家联系,可还有不少人摸不到头脑,纪彬过来也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现在船只不多,但可以先跟着骆家的船队走,走习惯之后,就能自己单独出来。
    倒不是说骆家船队多大方,而是跟着他们船队,自然是有费用的,不仅纪彬家的船可以跟着,很多小船运买卖人家都能一起走。
    一般来说,都是好几家船只组成一个船队,然后慢慢出发。
    这样的原因,一是安全,二是彼此有照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漕帮也是这样产生的。
    甚至后世说的船运集团,货运集团,也大多是这样的模式。
    而且一条船,一般都会装很多家的货物,差不是很多作坊一起租条船,然后通过船运卖出去。
    毕竟现在还没出现什么大公司大产业,多是小作坊小买卖。
    但正是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小作坊,汇合起来,成就了商市的繁荣。
    纪彬要做的是,就是用自己的船运输许多作坊的产物,先走通汴京的路,他赚得就是买进卖出的钱。
    兴华府的货物送到汴京,再把汴京的好物运回来。
    不仅是汴京,沿途各个港口各个城市,都可以买货卖货,一路下来顺着做生意,航行结束,荷包也满了。
    如果硬要说的话,这跟做货郎差不多。
    货郎挑着扁担去各个村落,有时候是买东西,有时候是收各家的东西,一趟下来,货物卖完,又或者以物换物。
    一趟结束,荷包鼓鼓,继续进货。
    区别只是,货郎挑着扁担走,走的地方并不远。
    船运却可以走遍大半个南军国,能买卖的货物更全更多。
    而这个买进卖出,还是要看他家第二条船如何。
    第一条白叠子号已经平稳运行,但船只比较小,走的路线也短。
    现在的第二条船只大,路线就会很长了,运送的货物也会更多,估计一次航行结束,就要半年时间。
    可运输东西越多,成本也就越低,也就更赚钱。
    第二天一早,纪彬陈乙就已经出发去李家船厂,李大已经在门口等着他,李家主也照样陪同。
    甚至大半个船厂,只有没事做的人都来了。
    没办法,这可是两千料的大船啊!
    这船只一共三层,简直高耸入云。
    这话虽然夸张,但你面对这么巨大的船只,就感觉自己渺小得很,毕竟这船只可是能载一百人都不会拥挤啊!
    如此的庞然大物,谁会不觉得自己渺小。
    纪彬也没想到,两千料的船只能这么大,人家出海的五千料船更是这个船只两倍,肯定更是夸张。
    任谁过来,都能感受到这个静谧庞然大物的巍峨。
    李大介绍道:“一共是三层,一层还是跟之前一样,下实土石压舱,少量放货物。二层可以坐桨手,三层主要堆放货物也能住人。”
    说着,让纪彬一一查看。
    这船只就跟李大说的一样,三层高,第一层主要还是在下层,这跟大家平时看到船只不同,或者说平时的小游船不同。
    大船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稳定性,那么大的船只在水面上,稍微遇点风浪就会颠簸。
    所以稳定,是第一要务。
    一般古代的船只,都会在最下层填充土石,压得极厚,这样就不会有头重脚轻的危险,下面越沉,航行越稳。
    就算是现代的船只,也会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就是怎么堆放货物。
    他们这边的船只多会用木头在舱面格挡,形成方格形,这样的目的也是让船只更加稳固,更能抵挡海浪冲击。
    但有一个问题是,这样一来,能装的货物就会减少。
    西洋那边有些地方的选择是减少这些木头,让货物堆放得更多,好用此获利。
    可李家船厂却有着明显南军国风格,就是宁愿装货少,也要更安全,也算两方面不同的选择吧。
    纪彬选的话,他肯定更倾向于如今的做法,听李大说这件事的时候,纪彬道:“货物少没关系,主要是安全,若是连安全都保证不了,那也没必要让人冒险。”
    这话卢益赖亚听了,肯定心里感慨。
    说到底航运的危险还是在船夫身上,就算遇到危险,大船上的小船放下,东家还是能平安。
    如此一来,就是为船上的人考虑,也是纪彬东家,还有很多南军国东家不同吧。
    等他们真正从小船上了大船,在李大的指挥下,四十多个桨手划动橹杆,四浆一橹,行动飞快。
    而且这船头较尖,这么大的船只,一天能行四五十里。
    不过主要还是靠船帆,有风的时候,船只速度很快,只要掌握方向就行,无风就要全部人力启动。
    听说有种大船,全靠有风才能走,无风就在海面飘荡,也是很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