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5页
    罗夫人的语气,听起来平静,实在暗含讥讽……太尉府忙活了半天,还不是为镇国将军府做了嫁衣?
    韦夫人扯了扯嘴角,道:“莫小姐打马球确实厉害……但我儿打马球的技艺,在京城之中,也是小有名气的,只可惜在赛场之上,没遇上优异的同袍。”
    罗夫人一听,脸色立即垮了下来。
    罗夫人悠悠道:“我端儿确实年轻,还有许多不足,还需多花些时日锤炼,才能像他兄长一般,从军出仕,建功立业。”
    韦夫人面色僵了僵。
    罗夫人这明摆着是在告诉自己——她除了罗端,还有一个优秀的儿子罗朔。
    而韦夫人却只有韦民一个儿子,若是不成器,只怕都没有别的指望了。
    方夫人和杨夫人看看着她们二人唇枪舌战,却也不好插嘴。
    而孙夫人则一直在想,镇国将军府的机密……到底是什么。
    众人各怀心思,默默跟着巧霜往前走。
    待画作看完之时,一道清越的女声响起:“欢迎各位夫人,驾临流光阁明心画廊。”
    众人回头一看,沈映月不知什么时候来的,似乎在她们身后,站了好一会儿了。
    双方一一见礼之后,沈映月便引着众人往花厅落座。
    这花厅就设在画廊一角,并没有完全封闭,可以很清楚地欣赏廊中画作,虽然是冬日,却不知沈映月从哪里找来了鲜花,将这一方小小花厅,布置得春意盎然,众人的心情都不自觉好了几分。
    罗夫人这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沈映月。
    她着了一身淡雅的紫色广袖裙,身上并无过多饰物,乌发雪肤,菱唇嫣红。
    一双凤目,微微上挑,瞳仁漆黑,仿佛在看她们,又好像不仅仅是看着她们。
    罗夫人自问见过无数美人,但这般清冷高雅的美,还是第一次见到。
    她原本觉得沈映月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可如今见到真人,却觉得……罗朔眼光不错。
    沈映月没有理会罗夫人的目光。
    她微微一笑,对众人道:“这明心画廊,今日是第一次开放,如有不周之处,还望各位夫人海涵。”
    杨夫人笑道:“这明心画廊巧思满满,身处其中,觉得幽静安然,舒服得很。”
    方夫人也道:“是啊……这里燃的是什么香?竟这般好闻?”
    这味道不是檀香,也不是寻常的花香,别有一股清醒的的感觉。
    沈映月道:“我着人用橙花炼的,若方夫人喜欢,回头我便派人送一些去您府上。”
    方夫人面上一喜:“那我便不客气了。”
    沈映月深知,人对于气味是有印象的,她要让这明心画廊与众不同,便要从视觉、嗅觉等多个方面,给客人们建立不同的感官认知。
    这方夫人和杨夫人,都是京城社交圈里的重要人物,若能博得她们的好感,会让后续的雅集,开展得更加顺利。
    就在她们说话间,孙夫人的目光,却一刻不停地在这明心画廊里转。
    孙夫人想着……这明心画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何史管家,一个劲儿地让她来上面看看?难不成这里藏了布防图、或是账本一类的物件?
    镇国将军府手上,到底有没有户部换粮的证物!?
    孙夫人正有些出神。
    沈映月则笑吟吟地开口:“孙夫人,您在找什么呢?”
    孙夫人一怔,忙道:“没什么,没什么!我见莫夫人这明心画廊,布置得十分巧妙,也在想着,能不能将府中布置成这样呢……”
    沈映月挑了挑眉,笑道:“这些画作,都是我镇国将军府的秘宝,明心画廊既然是存放秘宝的地方,自然要好好装潢一番了。”
    “秘宝!?”
    孙夫人面色一僵,道:“镇国将军府的秘宝,是莫衡公子的画作!?”
    沈映月一本正经答道:“不错,如今莫衡的画作千金难求,称为秘宝……也不为过罢?”
    孙夫人嘴角明显地一抽。
    她回过头,与绿萝面面相觑,绿萝也是一脸诧异。
    她们为了来流光阁四楼,还花了八百多两银子呢!
    秘宝……就这些画!?
    孙夫人心中气闷不已,但又不好表现出来,便绷着一张脸,不说话了。
    沈映月将孙夫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忍不住笑了笑。
    片刻之后,她的目光又扫向韦夫人和罗夫人,韦夫人神色傲然地坐着,对她并没有什么好脸色……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而罗夫人却一直含笑看着沈映月,但这笑意之中,总带着一丝审视的意味。
    沈映月心中明镜似的,她不但没有表现出反感,还淡定地冲罗夫人笑了下。
    罗夫人更是心花怒放。
    沈映月温言道:“流光阁开业月余,多谢诸位夫人的支持,为了答谢各位的厚爱,今日,我会拿出莫衡的一副画作,以极低的价格放卖。诸位夫人,可先欣赏一会儿。”
    沈映月说罢,便转过头对巧云递了个眼神。
    巧云朗声:“请出画作。”
    而后,便有两名样貌俊秀的小厮,抬着画作上来。
    这幅画约莫两尺见方,裱框齐整,被一块红布盖着,被小厮轻轻放到了一个木架子上。
    众人不禁有些好奇。
    沈映月缓缓走到画作面前,介绍道:“这幅画,是前段日子莫衡所作,绘制的是民间的一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