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0页
    太平楼开在京城繁华的地段,菜品价格昂贵,不是普通的百姓能消费起的,通常来这里吃饭的,非富即贵。
    湘玉两个人穿的衣裳不俗,小二最会看人眼色,笑盈盈的问道:“二位楼上雅间请。”
    湘雯满意的点点头,随手掏出银子来:“两个小爷自己挑位置,总可以吧。”
    小二掂掂手里的分量,笑的合不拢嘴:“没问题,你们随便坐,随便坐。”
    太平楼十分雅致,通过楼梯上到二层,先是一间间屏风隔开的座位,屏风是镂空的,雕琢飞鸟鱼虫,透过屏风的缝隙,可以看见外面的情况。
    除了隔座,还有几间单独的雅间,私密性更强。
    湘雯拉着湘玉小声道:“咱们坐在这儿。”
    湘雯挑选的位置,无论是谁,下楼的话是必经之地,他们隐藏在楼梯旁,隔着镂空的屏风,不会引人注意,但是经过的人她们却可以一览无余,确实是个好位置。
    既然有机会来大名鼎鼎的太平楼,就不能补尝尝特色菜,湘玉摩拳擦掌,点了锅塌豆腐、白扒蟹油、茉莉虾仁、文昌鸡,湘雯选了几样素菜,按照时辰,他们早就过来太平楼了,怎么还不见人出来?
    湘玉正琢磨着,靠里面的雅间门打开,出来一群人,听起来再聊诗词,湘雯冲着湘玉点头,没错,正是他们。
    湘玉通过缝隙,瞧见了苏重秉的靴子,上面绣上了小竹子图案,另外一双脚,是元明清,看来他们皆在。
    这时小二急急忙忙跑上楼,他低头往前冲,没瞧见人,猛地撞倒元明清的怀里。元明清往后退两步,掸掸衣衫上的灰尘,皱眉问道:“怎么慌慌张张的?”
    小二擦擦汗,这些客人他可得罪不起,连他们掌柜的都礼让三分,揪着耳朵让他好好伺候,小二结结巴巴道:“我找这桌的客人,他们点的菜没了……”
    小二说的正是湘玉这一桌,他的手一指,众人皆看向这边,湘玉吸了一口凉气,恨不得把头埋的低低的。
    元明清率先走过来,瞧见湘玉一皱眉,冷峻的面上仿若结上一层冰霜,扭头示意苏重秉过来。
    苏重秉沉声道:“坐在这里等着。”
    周围人每当一回事,径直下楼,湘雯刚才趁乱瞧见太子一眼,身形颀长,长的偏清秀,看起来不苟言笑,穿着最普通不过的绸缎衫。
    湘雯语气里充满愧疚:“都怪我,连累你。”
    湘玉忙道:“大姐姐你别和我客气,我出来也吃吃玩玩,一点没吃亏,我看到太子殿下了,一点不显老,你放心。”
    湘雯噗嗤笑道:“太子殿下不过二十几岁,让你一说,还以为是老太爷。”
    出了太平楼,宫里的轿子早早就等在门口,太子上轿回宫。苏重秉和其他人告别,望了元明清一眼:“回去吧。”
    今日的聚会,本来湘雯的大哥苏重君也要来,可他临时有事耽搁了,便遣重秉来。
    元明清郎朗笑道:“七妹妹真有趣,倒是给我们一个大惊喜。”
    苏重秉重重的说道:“惊吓还差不多,太子殿下是何人,就差一条窥探天颜的罪状了。”
    湘雯心事满满,满桌的菜丝毫未动,湘玉津津有味的吃起来,推了推湘雯:“别管太多,大哥不会声张。”
    姑娘家私自出门不算美事,湘雯是准侧妃,在酒楼遇到太子,听起来就引人无限遐想。苏重秉是一个最护短的人,他连冯氏都不会多提一个字。
    湘玉最了解他这个哥哥,整个一个宠妹狂魔。
    苏重秉一言不发,坐到位置上和元明清开始吃菜,湘雯看呆后扯扯湘玉的衣袖,元明清尴尬的咳嗽一声:“刚才没吃饱。”
    也是,光顾着吟诗作诗,酒也许喝上不少,菜是没夹几口。
    元明清今日本来不打算来,重秉说今日来的这些都是太子身边的人,他来见见对自身有好处。没成想会在酒楼遇见湘玉。
    湘玉作一身男子打扮,像一个锦绣小少爷,就坐在屏风后面,他心里蓦然一软,发觉这个小丫头真的长大了。
    元明清又道:“你们放心,你们大哥不会怪你们。”
    苏重秉不满意的说道:“我还没说话,倒是替我做主。”
    吃过这顿饭,几个人往外走,元明清突然开口:“上次重秉说,七妹妹要找书,我还没寻到,应该不急吧。”
    湘玉回头瞥了一眼湘雯,好在她专注的和绿拂说话,没注意到这里,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字数不到三千字,啊啊啊啊啊,我今天倒霉死了,十点多码字的时候,电源线老接触不良,我动了动没当回事,过一会儿,它自己出火花了,窜出一团,吓死我了,感觉拔了插头,我把电脑放在床上写,周围都是易燃物品,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京东买了电源线明天到,文档没保存,重新写的,家里台式六年多了,平时都闲置,难用的要命,现在直接罢工了,我的心情烦躁无比,我去缓一缓PS 这章没捉虫,明天去公司再说吧
    ☆、第113章 训诲
    湘玉扭头和元明清说道:“我不急,你慢慢寻。”
    元明清现下每日在家,偶尔和同窗出来小聚,更多的时间是关在书房里读书练字。他在京城有一处二进的宅子,就在城南,说起来还算是机缘巧合。
    他是家里的庶子,老爹病逝后,嫡母改嫁,只剩下相依为命的姨娘,家里没甚财产,这宅子,还是多年前在京城里置办,后来全家人举家迁回老家,宅子托付给城里的故人,时日一场也便再没提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