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6页
    园丁三十多岁,是个五官轮廓如希腊雕塑般俊美又很有男性魅力的男人;那位女仆则长了一张姣美动人的脸,渣像素的黑白照片都难掩美貌。
    再看看二人证词。
    园丁声称玛琳娜死亡当晚待在自己房间睡觉,整晚都没有出去过。
    女仆则坦言晚上九点钟时,玛琳娜按铃传唤自己去给她拿一瓶红酒,就是摆在床头柜上的那瓶。但玛琳娜睡眠不太好,睡前常会喝一点酒,这个倒也算是合理。
    女仆表示自己送完红酒之后就回到房间,再没有出去过。
    比较有趣的是,根据园丁的证词,女仆似乎跟管家有暧昧关系,他曾看到女仆出入过管家房间,因此怀疑二人合谋杀害女主人。
    而女仆则在证词中指出,园丁从十年前起就跟女主人玛琳娜有不寻常关系,甚至暗示玛琳娜的双胞胎儿子或许并非他丈夫亲生。
    “哇哦!”洛樱盯着那张全家福的画像端详良久,试图分析二人证词的真实性。
    虽然女仆的确生得美貌,但单看她房间里的陈设和物品,倒不像是个跟男人有暧昧关系的人。管家证词页面上的照片看上去就是个四十多岁相貌普通男人,或许管家的工作在仆从间还算不错,但以女仆的颜值,她未必甘心嫁给这样地位的男人。
    何况,如果她真的跟管家相好,男人总归会送点什么物件讨好漂亮的女伴,小首饰,漂亮服饰,或者情书什么的,可这些在女仆房间全然看不见。
    同样,管家的房间,也找不到任何属于女性的物品。
    因此,园丁的证词暂且存疑。
    再看女仆的爆料,洛樱视线落在玛琳娜丈夫的头顶,总觉得还真有点儿发绿。
    首先,玛琳娜和丈夫结婚多年一直没有怀孕,待到他们收养的孩子都十来岁了,她本人四十多了才忽然怀上双胞胎,这点就有些反常。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说明什么。
    可全家福上,男人的神色跟玛琳娜完全不一样,玛琳娜抱着孩子时眼底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而他初为人父,脸上竟看不出半分喜色。
    更重要的是,在那之后,二人夫妻关系就逐渐恶化,丈夫甚至搬到城里公寓居住,常年不回家,庄园里连他的个人物品都已经很少了。
    究其原因,还真有可能是玛琳娜出轨,怀了其他男人的孩子。
    洛樱将这个疑点暂时放下,去翻其他人的证词。
    第125章 赏金晚宴(六) 这样一来还是……
    玛琳娜的丈夫当晚依旧不在庄园, 而是住在城中的公寓,公寓的门房作证说他当晚没有离开。
    问到他跟妻子关系的时候,丈夫坦言, 他早知道妻子曾经出轨,那对双胞胎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因为玛琳娜家境富有,他在经济上还是依赖着对方,而玛琳娜也需要一个名义上的丈夫让自己的名声比较好听, 于是二人没有离婚,而是默契地选择了分居。
    他坦言自己在城里有一个年轻漂亮的情人, 但并不想因此影响自己的婚姻。
    提起玛琳娜, 他的证词里这样说:“她是个聪明大方的女人, 也很有头脑。我知道她早就立下遗嘱,把财产留给双胞胎儿子。如果她死了,我得到的好处不会比现在更多, 我没有理由害她。”
    证词后面附有玛琳娜的遗嘱,果然,几乎所有财产都留给了双胞胎,剩下的少量现金和债券分给了丈夫、养子和养女。
    这份证词看上去没什么问题。
    养子的证词中说,他晚上去朋友家参加一个舞会,十二点才回到庄园。回来时还造成了一些响动, 引得管家前来查看。
    警方在后面写有备注,养子的朋友表示他的确参加了舞会,但舞会九点半就结束了,那之后就没人见过他。
    对于这一点,养子的说法是他喝多了,在自己车上睡了一觉,酒醒后才驱车回家。
    关于玛琳娜的去世, 养子表现得十分遗憾和愤怒:“没有人比我更希望她能好好活着。她是个慷慨的长辈,即使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她对我也一直不错,如果她死了,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谋生,还有谁会给我赚钱的机会?”
    这似乎是实话,玛琳娜对养子肯定不会像对双胞胎那样大方,可对于这样一个游手好闲的青年,她也还算慷慨,会给他一些简单又有油水的活儿干干,让他的生活不至于窘迫,算是个不错的养母了。
    养子的不在场证明算不上太充分,只是他对死者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
    养女则表明自己整晚待在自己房间,没有离开过。
    那晚她有点头痛,晚饭后早早回到房间,吃过药后躺在床上看了一会儿书就睡觉了。
    因为她吃的头痛药里有安眠成分,所以她的房间虽然离玛琳娜房间最近,但也没有听到什么动静,一觉醒来才发现养母已经去世了。
    提及自己与养母的关系时,她这样说:“夫人是个很好的人,有了亲生孩子后也没有把我们送回孤儿院,而是让我们在庄园里好好地长大。我快要结婚了,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家庭,但玛琳娜夫人永远是我尊敬的家人。”
    她虽然没有什么不在场证明,但看来跟死者也确实没有什么纠纷。
    玛琳娜的一对双胞胎儿子案发时才十岁,他们的供词十分简单,没有什么线索。
    这样看来,玛琳娜的家人似乎跟她的死亡关系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