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如果真的想要“李代桃僵”,那么就必须等一个契机……
不一会儿,清水渐渐浓稠,被研磨成浓浓的墨汁,墨香缭绕。
端木绯放下墨条,勾唇笑了。
她不急,急的应该是端木绮和贺氏。
端木绯拿起笔,按着记忆,缓缓地默写起碧芳酒的酿方来。
一笔一划,一撇一捺,一手簪花小楷已经与“楚青辞”有所区别了,但依然端正漂亮。
她的眸子熠熠生辉,如星辰,似刀芒。
而且……
她大冷天地进了一趟宫,可不是为了陪太后她们玩的,为的当然是一件更重要的事。
希望皇帝不要让她失望。
端木绯弯嘴笑了,一双大眼一不小心就笑得眯成了缝,就像是一只心想事成的小狐狸般。
“呱?”小八哥脚下一个趔趄,总觉得自家主人有点像它的某个天敌。
第150章 敬畏
临近过年,京城大雪不止,停了下,下了又停,就这么连续下了好几天雪。
腊月二十九日,由钦天监选了吉时,一众内阁学士在乾清门摆黄案郑重其事地举行了封宝封笔仪式,擦洗印玺,放入宝匣。
年底封宝,代表皇帝接下来的七天都不会再办公了,皇宫上下喜气洋洋。
当晚,锦衣卫指挥使程训离面色凛然地进了御书房。
那日端木绯和贺氏她们离宫后,皇帝就吩咐程训离去查了李家节礼的事,程训离当日就来回禀说,确实端木家姐妹俩自四年前来到尚书府后,就没有收到过任何人家的节礼,直到今年李廷攸赴京,两家才恢复往来。
皇帝越想越可疑,就让程训离命人快马加鞭地去了一趟闽州。
半个多时辰前,程训离得了闽州那边的消息,立刻就进宫来求见皇帝。
“皇上,末将刚刚收到了闽州那边来的飞鸽传书,”程训离抱拳禀道,“说是发现肃王世子出现在闽州湄城。”
湄城是闽州的主城,李家便住在湄城。
程训离微微低头,不敢去看御案后的皇帝。
皇帝瞳孔猛缩,脸上难掩惊色。
肃王是他的三叔,先帝时,肃王南征北讨立下赫赫战功,一度被称为“战王”,在军中乃至朝堂威名赫赫。当年为了这皇位,皇帝曾与肃王有过合作,初登大宝后,也确实对肃王多有施恩,没想到却反而养大了肃王的心……多年来,肃王不但不肯交还兵权,还经常在朝堂之上给他使绊子。
当年蒲国来犯,接连打下了陇州与西州,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肃王派系的人从中作梗,在朝堂上诸多借口,百般为难,才会让援军和粮草增援不及……以至于就连宣国公世子都战死在了陇州临泽城。
肃王不臣之心早已有之,这些年来,他防了又防,没想到,竟然就连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李家也与肃王有所勾结?!
再想起李家盗卖军粮的事,皇帝心底发寒,如坠冰窖。
皇帝定了定神,沉声再问:“你还查到什么?”
程训离继续禀道:“三天前有一批吃水极重的货物送到闽州的湄城港,李家对外称是江南来的丝绸,但末将派去的人夜探过一次,发现其中暗藏着兵器。”
大盛朝对兵器的控制十分严格,兵器基本上是国有管制,由兵部负责督造。
民间私铸兵器,其心可诛!
“李家这是想助肃王谋逆?!”皇帝破口怒道,手微微发起抖来,眼底眸一点点变得深邃暴戾,酝酿起一场风暴。
上次御史弹劾李家盗卖军粮,皇帝曾派人去闽州查过,回报说李家在闽州尽忠职守,他也信了。
如今看来,李徽父子根本就是狼子野心,如此有负皇恩,实在是百死不能赎其罪!
程训离的头俯得更低了,不敢吭声。
“传朕的旨意,给朕把李徽和李传应押解进京!”皇帝霍地站起身来,额头青筋乱跳。
“皇上,已经封笔封印了。”这时,在一旁静立了许久的岑隐出声提醒了一句,声音不轻不重。
原本怒火中烧的皇帝仿佛被当头泼了一桶冷水般,面沉如水:难道他堂堂大盛天子就因为封宝封笔就要束手束脚,再忍那李徽父子七日吗?!
那他这个年还过得安生吗?!
皇帝差点就要脱口而出地命人去开宝开笔,可是话到嘴边又迟疑了。
大盛朝百余年都没有这个旧例,群臣定会阻拦,这要是真闹起来,岂不是要闹得满朝皆知李家之事?!
若李家真和肃王有所勾结,自己现在派人大张旗鼓地去押解李徽父子俩进京,会不会反而激得李家直接就反了?!万一李家不肯应旨,而是背靠肃王直接在闽州占地为王,那恐怕是后患无穷!
皇帝慢慢冷静了下来,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件事事关重大,必须要冷静谨慎处理才行。
皇帝在御书房里来回地走着,步履中难免就透出一分烦躁,两分沉思。
好一会儿,四周只剩下皇帝一人的步履声。
程训离和岑隐皆是沉默,程训离低眉垂首,身子绷直如那拉满的弓弦;岑隐负手而立,一派悠然自若如一缕清风。
皇帝来回走了两遍后,步履蓦然停下,先望向了程训离,吩咐道:“程训离,你亲自去一趟闽州……”
说着,皇帝又看向了岑隐,问道:“阿隐,李廷攸可还在京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