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科举关于大江南北那么多学子的前程,更是如此。
慕炎还是那副胸有沟壑的样子,朗声道:“过几日,自会出具体的细则,公告天下。”
不少文臣皆是皱眉,面露不满之色,起初以为慕炎是要笼络读书人,没想到他竟然把心思动到科举上去了,这未免也太过草率了。
而且,也太过功利了。
功名怎么能与“教化”挂钩呢!大家都是寒窗苦读十载,甚至是几十载,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时,光宗耀祖,为民请命。如果只是去南怀教教书就能得到优待,那也太不公平,太过儿戏了!
这个慕炎自以为是摄政王,屁股还没坐热,就自作主张,胡乱行事,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少朝臣们都忍不住朝岑隐和几位内阁阁老望去。
岑隐始终是面带微笑,连眉毛也不曾抬一下,那种云淡风轻的姿态让人看不出端倪,而端木宪、游君集等人则是难掩惊讶,三三两两地交换着眼神。
朝臣们大都心里有数了,慕炎十有八九是自作主张,显然没和内阁商量过,也许他也只是一时起意。
众臣皆是神情微妙,却是无人出声。
原本萎靡不振的江德深又振作了起来,心中暗道:岑隐与慕炎早有了嫌隙,慕炎这次又自作主张,岑隐会怎么想?
慕炎还是太急了,有了兵权还不够,还想用这种不入流的手段来拉拢士林,岑隐能容得下他吗?!
不仅如此,恐怕某些守旧派的文官也不能接受这种变革。
自古以来,任何危害到朝臣利益的变革都会在朝堂上掀起一片腥风血雨,因此变革派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如果慕炎在文官们的强势下退让了,那么他今天允诺这些读书人的话就成了笑话,于他的声名必将造成极大的损伤。
慕炎这一步棋真是大错特错!江德深想着,心口一片火热,巴不得慕炎再大放厥词一番。
江德深能想到的,大部分的朝臣们也能想到,于是,周围的气氛更微妙了。
众臣皆是心知,接下来的朝堂有的热闹了。
慕炎似乎完全没感受到周围那种古怪的气氛,没有再久留。
他的小厮落风牵来了马,他翻身上马,就与岑隐、安平等人一道离开了,其他朝臣们要么上马要么上马车,也都纷纷离开了。
众人的目光还是免不了看向了最前方的慕炎。
旭日的阳光柔柔地洒在慕炎的身上,给十八岁的青年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意气风发。
慕炎与岑隐并肩策马,两人默契地交换着只有他们才知道的眼神。
这件事并非是慕炎方才一时冲动,随口提起,是这几天他和岑隐仔细商量后才做出的决议。
在他们看来,朝廷选官,选的不是那些读书人对于四书五经如何对答如流,而是对方有没有才干。
“才干”可不是在一场考试里就能看出来的,所以,不如和实绩挂勾,这些在怀州教过学的学子将来一旦录用,他们会更熟悉怀州的风土民生,长远来说,把他们派到怀州为官也比其他人更具优势。
这件事两人已经商议得七七八八,本来就打算在今日的事了后,过几天就公布。
不过,之所以在方才宣布却是慕炎灵机一动,故意在这个场合提起,他想要借着在场的这些学子之口先先口耳相传一下,也算是投石问路。
第721章 想去
正像慕炎所想的,今日这件事不消一日就在士林中传开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一片哗然。
还有诸多的争议。
有人觉得此事会耽误科考,嗤之以鼻;但也有些贫困子弟本就为了读书花费不少,想着去怀州教书可能会有点收入,加上有利于科举,多少有些心动;也有一些清高之士觉得教化怀人于大盛有益,乃是为国效力,自当响应朝廷的呼吁……
无论如何,只要朝廷一日没颁布具体的条款与细则,一切都是空想,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着进一步的条款出来。
端木珩从国子监回府后,也和端木宪说起了这件事:“……祖父,这几天国子监里也一直在议论着话题,同窗们各执一词。”
书房里,除了端木宪和端木珩,端木绯也在。
她正默默地喝着茶,根本就没听端木珩在说什么,心里为自己掬着同情泪。
她都关在家里绣了好几天披风了,眼睛和手指都绣的快不属于自己了,可是这披风还剩下三分之一没绣完呢。
端木绯第一万零一次地后悔了:她怎么就傻得听了涵星的鬼主意呢!现在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端木宪慢慢地捋着胡须,问道:“阿珩,你怎么看?”
端木宪看似在考教孙儿,其实心里也有些担心:慕炎现在有了兵权,就不应该这么着急。他此举弄不好会弄巧成拙,被人认为是在讨好士林!
面对自己的亲祖父,端木珩十分坦然,直言道:“祖父,我想去。”
端木宪和端木绯闻言都朝端木珩看了过去,前者惊讶,后者了然。
端木宪很意外端木珩的这个回答,他一直盯着端木珩的功课,以他的水准,下次科举十拿九稳,不需要靠这个来增加优势。
端木家也供得起端木珩的读书,自然不需要端木珩靠这个去赚学费。
端木珩看得出祖父的惊讶,毫不躲避地看着他的眼睛,直抒胸臆:“祖父,我想到外面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