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宝扇记起怀王曾对她说得那些话,她看着前方大片开阔平坦的田地,叹气说道,“鞑子和咱们离得太近,百姓们时时受人侵扰,如何能过安生日子,可惜了这大片的土地。”
章素青说道,“听说这几年有怀王坐镇云州,边关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
谢宝扇笑了笑,没说话。
一行人边走边聊,找到一块坡地,嫩绿的青草争先恐后钻出地面,像是铺了一块绿毯子,坡上长着两颗野桃树,粉红的桃花开得十分热闹,左右并无好景致,章素青见这儿倒干净,叫丫头们把毯子铺上,又拿出食盒,就着轻风花香吃酒闲聊。
说笑半日,就见有个妇人带着几个孩子在地里挖野菜,孩子们站得不远不近,好奇的向她们张望。
珊瑚招招手,那几个孩子羞怯的笑着,推推挤挤的不肯上前,那妇人见了,拍拍身上的泥土,朝着她们走过来。
这妇人脸色腊黄,身上裙袄破旧,孩子们的衣裳也打着补丁,显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足,她走上前,先向谢宝扇等人问了一声好,说道,“你们就是从京城来的客人?”
她们住得村庄离县城不远,听说近日从京城来了一队人马,如今就驻扎在县城里,妇人见她们打扮出众,说话的口音也不同,就猜测是京城来的人。
谢宝扇看她虽是乡野妇人,行事却透着一股爽利,便道,“正是,叨扰你们了。”
珊瑚拿了几块糕点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刚开始不接,只眼巴巴的瞅着妇人,直到妇人点头应允了,方才欢快的接过去。
谢宝扇请她坐下说话,妇人恐弄脏了她们的毯子,随意的坐在草地上,笑道,“托你们的福,县衙招脚夫,我们当家的报名去了,要不是你们,哪里来得这便利事?”
乡下人没有手艺,光有一身力气,趁着农闲赚几个银钱便心满意足,平日这样的好事可不多。
“我们该谢你们才是,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到底不比你们本地人熟悉。”
据这妇人自述,她夫家姓文,就住在不远处的文家庄,家里有六口人,她随身带着竹篮,里面放着几样儿新鲜野菜,谢宝扇问道,“大嫂,你这是带着孩子们出来挖野菜?”
文嫂子笑道,“是呀,吃了一冬的腌菜萝卜,好不容易盼着野菜长出来,挖些野菜回去换换口味。”
有福家的凑近看了看,问她这些野菜该如何吃,文嫂子一一告诉她,最后索性把篮子里的野菜都送给她们,说道,“我们乡下地方,没甚么东西招呼你们,想来城里人没吃过野菜,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当是尝尝鲜吧。”
有福家的推辞几回,她见谢宝扇轻轻颔首,便收下来了,又摸出十几文钱要给她,文嫂子死活不肯收,说道,“野地里随便长得玩意儿,不值一分钱,你们要是给钱,就是在骂我们了。”
文嫂子要强,有福家的见她不收,只得作罢。
说了几句闲话,谢宝扇问道,“我刚才一路走来,看见附近的田地打理得极好,还修着水渠,你们每年的收成可好?”
说起庄户人家熟悉的事,文嫂子就打开话匣子,她道,“前些年连年战乱,十里八乡的人死得死,逃得逃,地里的庄家都荒废了,这几年安宁多了,没死的回到家乡,只要勤快肯干,一年的收成还算过得去。”
文嫂子说起这些事,并无太多抱怨,谢宝扇初次听到,心中免不了有些发堵,她安静半晌,问道,“一年服几次徭役,做甚么呢?”
文嫂子说道,“每年两次,春耕前一次,秋收后一次,修路,修水渠,开荒,只要是上头派下来的活儿,甚么都干。”
谢宝扇问得很细,文嫂子知无不言,聊了半日话,文嫂子要回家干活,珊瑚给她装起一包点心,她开始不收,谢宝扇劝了几句,文嫂子才收下。
谢宝扇目送文嫂子带着孩子们走远,她给自己斟满一杯酒,自顾自的饮下,章素青看她神情沉思,出声问道,“二姑娘在想甚么呢?”
谢宝扇望着文嫂子渐行渐远的身影,说道,“哀民生之多艰。”
章素青到底比谢宝扇豁达,说道,“你素来不是多愁善感的人。”
谢宝扇回了一笑,她对章素青说起正事,“先生说得是,我这一路走来,看到大片的良田荒废,委实感到心疼,要是能置些庄子种田养桑,倒不失一个好进项,可惜边关还未彻底太平,我手里一无银钱二无人,家里的老爷太太在这边没有根基,未必肯过来。”
章素青觑了一眼谢宝扇,嘲笑道,“刚才还在哀民生之多艰,转眼就划算起置庄子买地买人的事了?”
谢宝扇正色说道,“我叹息百姓受苦,与我想买地并不相左。寻常人家,所求不过一日三餐温饱,若是父母官有良心倒也罢了,但凡遇上贪官污吏,必是苛捐杂税缠身,百姓们无人庇护,真正是不留活路。”
她这一两年在宫中受教,心中感触颇深,章素青细细的端详着谢宝扇,叹声说道,“二姑娘这两年的变化真大,再不像是过去那个小女儿了。”
谢宝扇想起和姊妹们憨玩的日子,忍不住失笑一声,章素青又道,“可惜了,二姑娘要是个男儿身,自能一展拳脚,偏偏是个姑娘家。”
谢宝扇摇头,她道,“先生也是个妇人,却不受人约束,可见只要自己心中坚定,想要甚么活法是由得了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