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絮摇了摇头:“为救皇后受伤,瑄王一定没有怨言。”
“那你呢?”
“将瑄王换成我,也是一样的。”
-
静默而焦灼的气氛没有持续多久,陆太医跌跌撞撞冲出屋子,看见檐下的皇帝,连忙问道,“陛下,药材到了吗?”
皇帝没有回答,杭絮沉默一会儿,替他答道:“大雨冲垮山路,侍卫们走了另一条路,现在刚刚出发,大约还要两个时辰。”
“时间真的不够了!”陆太医急得跺脚,“我给皇后熬的是提神升血的药,只能短暂吊着精神,皇后身体弱,喝这药就是饮鸩止渴,就等那些药材送来。”
“还能吊多久?”皇帝倏地发声。
“吊不了,”陆太医脸色灰败,“再吊,就是真的催命了,不说孩子,连皇后也……”
杭絮慢慢开口:“若是不喝,还能撑多久?”
陆太医擦掉脸色褐色的药迹,“最多一个时辰,再多,只能看皇后的毅力了。”
喝药,就算能撑到药材运来,也逃不过气血两亏,母子双亡的结局,可若是不喝,连药材运来也等不到。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区别只是多活了几个时辰罢了。
三人立在檐下,久久不语,这是院门被推开,刘喜淋着雨进来,躬身道:“陛下,三名御林军已下山。”
“只是,”他犹豫道,“雨天山路湿滑,所费时间远胜平日,或许来回……要花三个时辰。”
三个时辰……
这话如一句重锤,狠狠敲在几人心中。
过了许久,皇帝才低声说道:“陆太医,你去熬药,至少……撑到药材运来。”
陆太医抬起头,仿佛一瞬间苍老下去:“……遵命。”
老人慢慢转身,就要朝厨房走去,这时,杭絮忽地出了声。
“刘公公,不知那山路宽度几何?”
刘喜一怔,接着回道:“宽处有一丈,窄处大约只有五六尺。”
“刚好容得下一辆马车。”她低声道。
低语恰好被皇帝听见,他看向对方,神色惊讶:“你是想——”
杭絮走下台阶,来到雨中,暴雨一瞬间打湿了她的衣衫,她走到皇帝的对面,毫不犹豫地跪下来:
“陛下可否信我一次?”
第114章 刀尖几粒血珠洒到她的……
“陛下可否信我一次。”
皇帝眼神沉凝:“你要朕信你什么?”
“信臣可以带着皇后在一个时辰内下山, 救她的性命。”
“胡闹,”皇帝冲雨中的杭絮斥道,“那山路狭窄难行, 稍有不慎就要坠入悬崖, 遑论驾驶马车, 你让朕如何放心!”
杭絮跪得笔挺,“皇后如今已虚弱至极, 侍卫来回, 至少要三个时辰,陛下真的认为她撑得住吗?”
“臣在北疆生活数年, 那里地势多变, 与山路相似,臣有九成信心,能带着皇后安全下山。”
“皇后的性命危在旦夕,救治快上一分,就多一分生机。”
她弯下腰,将额头磕在地上,“请陛下定夺。”
从始至终,杭絮的自称都是“臣”, 她并不是以王妃的身份在与皇帝交谈, 而是以一名臣子。
皇帝望着雨中下跪的人, 眼神复杂,他如何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如何不知道梓童留在山上,活命的机会万中无一,可是让杭絮带她下山,危险更加显而易见, 一旦失手,就是尸骨无存的下场。
两相对比,他的心中便存了一丝妄念,或许梓童能撑到侍卫回来,或许正是那万中之一的幸运呢?
杭絮仍跪在雨中,伏在地上没有起身,皇帝看了那背影许久,最终理智战胜了感情。
他背过身,“刘喜,让人去备马车!”
“还有你,快去准备,不要误了时机。”
杭絮起身,抹了一把脸上淋漓而下的雨水,“多谢陛下,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院子里的人走尽,皇帝在檐下站了一会,进了屋,走到床边。
皇后依旧昏睡着,厚重的被褥盖住了她的下半身,但似乎依旧有红色的液体渗出来。
“阿月,”他的声音一下低了许多,“替……梓童整衣擦身。”
-
杭絮把湿透的衣服换下,穿上一身窄袖利落的衣服,匕首重新贴在小臂,冰凉坚硬的触感让她心安许多。
出门的时候,刘喜已在院门口等待,他微微躬身:“王妃,马车已经备好了。”
“选的是最小的一款,只有五尺宽。”
她点点头:“多谢公公。”
再次走进皇后的院子的时候,院中不仅多了一辆马车,还多了个人。
一身黑衣的男人立在院中,手中撑着一柄极宽大的伞,或许是听见了院门口的动静,忽地回头看来。
看见杭絮的那一刻,那张风流不驯的脸上露出一个愉悦的笑:“小婶婶。”
正是容敛。
杭絮也勾起一个不冷不淡的笑,“若三皇子是来看望皇后的,未免有些太晚了。”
男人摇摇头:“不只是来看母后,还是来看小婶婶的。”
“听父皇说你要带着母后下山,在侄儿看来,真是勇气可嘉。”
“因此侄儿特意来此,想要为小婶婶送行。”
他的话句句都合情合理,挑不出刺,却无端地让杭絮觉得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