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家瓦子有傀儡戏,城里头的公子小姐都去瞧,再过会儿去晚了,怕是没有席位了。”
晏亭柔笑说:“我也不甚感兴趣,只是跟掌柜打听个事情。”
“小娘子说。”
“我族中有书院,想买些书来给族中孩子读读,这些都是我挑来选的。不知多买,可有优惠?”
“那得看小娘子要什么书了。有的利薄,出不了。能出,量大,自是该给个实惠的。”
晏亭柔似不经意间拿出她先前在斋里发现的《景德传灯录》,那纸张一摸就是盗版,说:“这书看起来高深,我就觉得不错。大概就这种呢,百十来本,你先说个价钱与我知,我琢磨琢磨。”
“小娘子忒会挑了,单挑贵的来,这书一套好几本呢。这样厚,纸张用的多,装订还费力气,要三百文的。”
“这么贵?”晏亭柔不禁皱眉,盗版的书买的比临川印坊出的原版还要贵,关键是这纸张和墨用的还都不好,她有些生气了。
“这书你们印坊出的么?我要是大批量定,你可能做主?”她要找出印书的幕后之人。
掌柜将书拿过来,翻了翻,“临川印坊出的啊,我想想,应该是城南专做漕运的李记贩过来的。你要一百卷,我还真是没有,不如给你们搭个线,你去李记问问。”
阮六郎付了书钱,拎着用绳子打好结扣的一摞书,“小姐,这书同之前在公使库见的一样?不是咱们书坊做的么?”
“嗯,不是咱们书坊印的,却打着咱们的旗号,用最差的纸,最次的墨,竟然还卖的比咱们贵!我得去趟李记,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小姐,搞漕运的都是地头蛇,咱们要不要回头等晏三叔,再从长计议?”
“我自是不会去硬碰硬,咱们先去探探风。”
作者有话要说:
【1】「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出自南北朝?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2】淮南路:安徽、江苏一代。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分为淮南西路(治所庐州)和淮南东路(治所扬州)。
庐州:安徽合肥。
【3】勾栏、瓦舍(瓦子):宋代各类娱乐场所的泛称。
第39章 鹧鸪天·昨夜风
庐州城南,渡口边的李记铺外。
铺子极简单,不过就是做漕运行当的一个歇脚处,挂了个牌匾罢了。晏亭柔和阮六郎打着伞,站在巷口盯了半晌,瞧不出个所以然来。
阮六郎低声问:“小姐,此间有三叔识得的故友。可需去拜访一下,帮忙查查么?”
“什么故友?我怎没听过?”
“青萝斋洪掌柜的妻子是庐州人,他妻弟你也见过的,人人都叫他阿昌的那个。”
晏亭柔有些印象,“他?好似是往返庐州和洪州间,倒腾些营生的吧?”
“是……”
晏亭柔还在琢磨着那个阿昌长什么样子,忽见有人走入李记铺里,那个不就是阿昌!
她走上前去,叫住了人:“阿昌!”
那阿昌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以为哪个相好的女子唤他,才要调侃,扭头一看是晏家小娘子,吓得不轻,拔腿就跑!
晏亭柔见他跑,就知他定是心中有鬼啊,忙追了上去!阿昌没打伞,在雨中跑的快些,晏亭柔见人闪入巷子,不见了,索性也扔了伞,追入了小巷里。
前路有岔口,她回头说:“六郎,我们分开,一会儿还在巷口见。”
“小姐,我跟着你吧!”
“快去!”
两人分开,朝着不同巷子跑去。晏亭柔跑出老远,出了巷子口,竟又绕到了李记门口,赶情阿昌带她在李记附近转圈子呢。
忽然李记跑出来了五个粗布短衣的大汉。一看就是漕运搬货的,长得都黝黑又凶狠的样子,冲着晏亭柔喊道:“追我家兄弟作甚?”
晏亭柔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啊,“我同阿昌相识,他姐姐我还要唤声婶婶呢!我只来找他问些事情罢了。”
其中一个大汉,回头看了看,问同行之人:“阿昌呢?怎么一回事?”
另一人说:“阿昌只说有冤家缠他,让兄弟们帮他拦人!”
“哟!冤家啊!我瞧着这小郎君是个女子啊?难不成是他相好的?”
晏亭柔见说话之人色眯眯的,就想着不必同他们费唇舌了,赶紧走开,好在李记门口人来人往,应不会怎样。哪知她快步走,就有人跟上了她,还拉住了她衣袖!
晏亭柔回身冲着那人就是一个嘴巴!「啪」!
“这臭娘儿们敢打我!哪里来的小娼妇!”那被打之人觉得失了面子,什么脏乱的话都骂了出来。他不理周围的人劝,还要动手打回来。
晏亭柔跑到李记门口,随手拿起门前放着挑东西的棍子,举了起来,“光天化日的!你们还想欺负我个弱女子不成?”
“小娘子莫要乱说!是你先动手打人的!”
“费什么话!还能被个女子骑头上打?不过是阿昌带来的小娼妇!捉回屋去!讨个说法!”已有两人朝着晏亭柔走来!
其余三人不说好坏,瞧着晏亭柔穿的华贵,不敢惹是生非,可也全然没有要给她做主的意思!
晏亭柔发现自己寡不敌众,想着她拖延几招,赶紧跑。那两人已经要来捉她胳膊!
她抡起木棍,朝着两人打去!因她是学过用剑,晓得出招就要朝要害打,才能博得逃跑时间!那力道用了十足十,直接两棍打在两人腿根,两人齐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