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摊不堪不重,景立也跳下来,且不忘把董岸一并拽下来。
煮茶的锅灶底下有几根捆柴火的麻绳,景立捡起来,跟着毫不犹疑地将身边的董岸捆上。
眼看着自己就像个牲口一样被对待,董岸苦笑一声,“王爷,没必要这么防着在下吧?”
景立却是挑了挑眉梢,“董大人不必自谦。”
董岸无奈,景立右臂受的伤还未包扎,他走到一旁,径直撕下衣襟一角,给自己草草包扎了一下。
但是鲜血还在不断外涌,景立拧了拧眉,倒也没拆开重新包扎。
好在宣禹很快就回来了,他在不远处的山脚下找到了一个山洞。
景立把董岸踢给宣禹拎着,然后三人一道摸进了山洞里。
山洞不大,里面有刀斧和木碗,旁边还堆着几蓬干燥的稻草,看起来像是猎户上山之后临时落脚的地方。
宣禹将刀斧之类的兵器都归置到一旁,省得董岸会碰到。
然后把稻草铺好,让景立坐下。
至于董岸,则被五花大绑扔在山洞最里面,全身上下除了一张嘴,就没有什么能动的地方了。
两人再不理他,各自褪下衣裳开始给自己涂药包扎。
董岸却不愿意这么安静下去,主动开口道:“王爷不至于这么对下官吧。下官虽说今日冒犯了您,但到底有功在先,王爷又何必如此?”
景立没理他,董岸接着说:“您就算恼羞成怒,也不能真的把在下如何,那普安的几千百姓,还在山上等着我回去呢。”
他倒是有恃无恐,宣禹只听着就气得发抖。
景立却仍是没有理会他说什么,反而道:“听说,你和楼宴是同窗?”
董岸霎时愣住,方才还伶俐狡辩的一张嘴,好像就在一瞬间被人糊住了似的。
景立盯着他,冷硬的目光如鹰隼一般强势。
少倾,董岸缓缓一笑,低声道:“原来王爷早已将我的底细摸了个底朝天。”
说完,他闭上眼睛,一副等死的模样,“下官无话可说,王爷请便吧。”
景立见他这模样,却是低低笑出了声,“这回倒是忘了你扔在普安县的几千百姓了?”
董岸仍旧闭着眼睛,眉宇却是稍稍一紧。
景立说:“若是我猜得没错,前阵子本王失踪的消息应当是你放出的吧?”
董岸像是打定了注意,沉默相对。
景立也并不在意,说:“我筹划的这法子虽然不多高明,却也不是任谁都能看穿的,我这一路上都在佯装虚弱,不说任谁都相信,至少那群人也不会这么快,就怀疑到我的头上来。”
“望川里有你的内应,”景立穿上衣裳,将衣带整整齐齐地系好,他的声音平稳,好似只是在说今天中午吃了什么饭一样轻松。
“谭正清是个莽夫、何益昌是个蠢货,剩下一群见钱眼开的小喽啰。”景立一个一个排除,最后道,“蒋赟。”
他说完稍稍一顿,果然见董岸的脸色变了变。
景立说:“看来他的势力的确不一般,不止户部有他的人,西南边陲也能控制。”
“可怜景回当了快二十年皇帝,到头来朝廷都要被人架空了,却是毫不知情。”
这下,就连一旁的宣禹脸色也是一变。
方才这么久,他听着两人对话都是云里雾里的,这回终于绕明白。
他不由得瞪大眼睛,跟着景立勾唇一笑,问:“看来本王这七皇兄,多年不见,仍是别来无恙啊。”
景立的七皇兄,景卓。
先帝与孝宁皇后嫡子,亦是废太子。
在他领兵谋反的那一年,被先景庆帝囚于西宫,而后自生自灭几十年,再没有了这位的消息。
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景宣帝登基之前,除了有一位冠绝当世的景立。
还有一位曾把控朝局二十二年的太子殿下。
纵使他后来被废,先前的势力却不是假的。
景回继位之后只顾着提防景立,倒是灯下黑的把景卓忘到脑后去了。
董岸终于开口,“怪不得都赞楚王聪慧无出其二。”
他忽然有些好奇,“王爷是怎么觉察处在下异样的?”
景立说:“董大人谬赞。”
“当日你我都在普兰县,你却非要回寨子取东西,又正好出现在绥绥的房里,被贪婪好色,且与你有仇的张二看见,后来十三取纸墨,整个寨子只有你书房有,偏偏有那么巧,你书房里有人把他当成贼人,纠缠许久,若非绥绥身带防身之物,只怕当时已经命丧于山寨。”
“你知道我给绥绥写了信,也知道以她的性子必定会回我书信,是不是?”
董岸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都是王爷的猜测罢了。”
景立说:“这自然是我的猜测,起先,我也觉得是皇帝派来的人。”
“可后来我们离开山寨归队路上,却没有遇见一个埋伏之人。我知道你是怕穷追不舍,被我察觉到异常,殊不知正是这一点,让我确信那日的刺客不是京城来的。”
董岸一怔,俊朗的眉梢微微蹙起,似是不知道他为何有此一句。
景立说:“景回对我忌惮入骨,才不会怕暴露杀手来路,若那日的人真是他,他必定不会在路上放过我。”
“董大人,有时候想的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