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6页
    三天以后,大胡子神情严肃的看着STM图像,他底下的研究者大气都不敢吭。
    很显然,这个竞争对手已经完成了我们都没能完成的工作,他摸着胡子抱怨道,转而又吆喝起来,不过不用担心,实验室所有年轻人都给我马上动起来!我要你们尽快消化完这个实验,然后一口气攻破蓝色发光二极管这个大难题,我相信,我们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
    类似的话,在不少知名的半导体实验室都响了起来。
    谁不想解决这个世纪难题,成为新一代照明的开创者?
    不说滚滚而来的名气,就是肉眼可见的巨大利益,也同样催动着这些庞大的试验机器开足马力,加速工作起来。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想要摘到这颗明珠,但是目前看起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方人暂时拔得了头筹。
    jingxi?有好事者特意去查了这个人之前的论文,发现这个jingxi不但论文篇幅少,而且研究课题还特别零散,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灵气十足,但是不那么专一的研究者。
    大约只是运气好吧。不少人如是想。
    好运气的井熙这时候正在写另一篇论文。
    论文内容是关于双频激光干涉仪的。
    她觉得自己运气确实不错,氮化镓那边刚有了成果,这边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好几个技术难题也有如神助一般,被迅速解决了。
    她之前的判断果然没错,王师兄在工业设计上,实在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这篇论文她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就发出去,井熙做的第一件事,依然是找律所申请专利。
    如今的成果虽然还没有到批量生产的程度,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市场跟LED比起来也差得远,但是这种已经近乎于成熟的工业仪器,大概还是能很愉快的收割一波其他实验室的经费。
    对于在光电实验室这边资金已经用得捉襟见肘的井熙,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助益。
    而且,她还做了一件有点恶趣味的事情:她把这篇论文,寄给了Nature。
    Nature是嘤国期刊,历史悠久,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和系统性要求都很高,Science则是米国期刊,更看重创新和新颖性,但是无论哪一篇期刊,都不会拒绝一种热门新材料的全新制备方法,当然,也同样不会拒绝一种能将激光测量精度精确到纳米级别,能够广泛引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全新仪器的相关论文。
    事实上,第一个受到惊吓的,还是和井熙合作的那家律所。
    即便是做为专利界最会打官司的大律师,布莱斯先生也没有遇见过这种人,不但成果出得飞快,更重要的是,她的每一项专利,似乎都非常能赚钱。
    这可不是几个小打小闹的实用外观专利或者是小创新,以布莱斯先生的判断,这些专利单拿出任何一项,都足够不少实验室吃几十年的了。
    而这一切,据说都出自一位大学毕业证书都还没有拿到的年轻女士。
    也许东方就是一个喜欢出天才的土地吧。他也只能这么感慨。
    那篇氮化镓的论文,井熙是绝对的第一作者和完全的专利所有人,但是双频激光干涉仪的研究中,王聪和方凯楠的贡献都不低,井熙向来不会苛待自己人,因此把二作直接分了出去,双频激光干涉仪的专利分红也比照之前那种新材料的惯例,学校和DAWN各拿45%,井熙个人5%,王聪拿到3%,张凯南2%。
    叫井熙按到安慰的是,这两个人之前的话并不是空话,虽然他们都对许诺的超过十万美金的大数字十分激动,但是更让他们高兴的,还是追加的经费。
    这就是公立实验室的好处了,背靠着泱泱大国,只要能出成果,就根本不用担心经费问题。
    这种时候,只需要愉快的享受实验过程就好了。
    听说井熙把论文寄到了Nature,钱教授呆愣半晌,带着一种早料到今日的淡定,以及虽然料到但是也没想到这么快的慌张,深吸了好几口气,结果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跟井熙预定一台双频激光干涉仪。
    作为光电实验室的大老板,刚简单浏览一遍论文,他就敏锐意识到这种新的激光干涉仪性能上突破性的提升,原本单频激光干涉仪的种种限制似乎都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测量精度数量级的提升,对不少精度要求极高的研究领域,都有极大的助益。
    事实上,就连大胡子安东.哈姆斯沃思自己也没想到,他竟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再一次看到那个东方人的新论文。
    这一回,是Nature寄过来的审稿函,论文的内容是关于双频激光干涉仪一种全新的激光干涉仪。
    天才般的构想,绝妙的解决方案这是安东.哈姆斯沃思对这篇论文的反馈意见。
    唯一让他有点想不通的是,这篇论文的作者名字和之前那篇关于氮化镓结晶的论文作者名字相同,但是通讯单位却又不一样。
    前者来自于他还算熟悉的华国清北大学光电实验室,后者则出自一个之前从来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新实验室。
    莫非华国同名同姓的人很多?这是他的第一反应。
    毕竟,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同时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总比同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两项非凡成就,要稍微容易理解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