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边儿说,一边儿还是交代了冯婉的身份:“婉姐儿是我跟你们大嫂子专门请回来帮妧儿的,人家大老远地来,你们可别怠慢了人家。”
她最后这话是专门针对全家人说的。
全家的意思,基本上也就是包括在场的所有人了。
毕竟,今儿基本上全家人都到齐了。
凤家老太太带着凤家大太太、大姑娘祈福回京,这可是件大事儿,必定要认真对待,故此,凤家二房、三房几乎是倾巢出动,全都排着队来城外迎接。
虽然说,冯婉知道,这家子人,基本上都不太靠谱,但是这表面的规矩,可都是一个比一个做的好的。
凤家老太太是这样,其他人也是一样。
比如,凤家二老爷不学无术,惯常最喜欢眠花宿柳,平日里不得凤家老太太待见,三老爷身子骨不太好,对诗词歌赋这些东西很是上心,却很不屑于科举功名,就喜欢呆在自己的院子里研究些金石字画,平时一般都找不到人。
但是这个时候,不管是凤家二老爷还是三老爷,也都乖乖地换上了鲜亮衣裳,老老实实地站在了城门外迎接凤家老太太的到来。
凤家二太太出自柏氏,虽然也算是书香世家,但是跟邱氏的家族不是同一个重量级的——那差别大概类似于大学校长跟课外辅导班先生的区别。
不过就算如此,凤家老太太也不能说什么。
好歹凤家二太太给凤家生了两个嫡子一个嫡女,目前瞧着虽然不是顶好的,但也没有什么太过于惹是生非的,好歹比那几个庶子庶女们强多了。
可惜凤家二太太性子也跟木头一样的不太讨喜,又有些不满凤家老太太把管家的权利交给了三房,心中怄气,对着凤家老太太就不冷不热的。
如此一来,凤家老太太愈发不喜,愈发跟三房热络起来——做母亲的偏心,总是难免的,不过二太太却从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只一味私下怨愤老太太偏心,每日里丧着一张脸,愈发让人不想亲近。
凤家二老爷本来就是个风流的。
之前未娶妻时就收了好几房通房丫头,及至娶了柏氏,也没有消停,很快就把之前的通房给收了房,弄了好些庶子庶女出来。
就这还不满足,甚至还去把服侍过凤家老太太陪房的孙女白氏女弄成了外室,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这对算是怨偶。
三房其实也一样。
齐氏的心思都在凤家老太太和凤家的管家权上,对凤家三老爷未免就疏于应付——她自觉以自己的手腕儿能力,掌控凤家三老爷这种病秧子书呆子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她忘了男人是不能冷着的。
他们的嫡子夭折了没多久,凤家三爷就悄没声儿地搞起了红袖添香,把书房服侍的两个大丫头给收了房,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庶子,一个庶女,把一贯要强的齐氏气了个半死。
但是奈何木已成舟,而且凤家老太太最喜欢“多子多福”,哪怕是庶子,那也是儿子,而且谁会嫌子孙多呢。
凤家大老爷走了,二老爷是那么个流连花丛的,三老爷又是个身子骨弱的,她不敢太过逼迫这两个,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孙子们身上了。
至于孙女们。
几个嫡女她还是很上心的,至于庶女们,到了年纪打发出去跟几个家族联姻便是。反正这么多年,凤家也好,她们邱家也好,甚至是二太太的柏家、三太太的齐家,不管是从文还是习武,甚至是经商,都还是需要把关系维护好。
各世家就是这样靠着相互联姻,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庞大网络体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成为了足够可以同皇家抗衡的庞然大物。
不过什么事儿,过犹不及。
百十年下来,世家们一味靠着相互联盟做大做强的弊端就渐渐显露了出来。
主要原因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滋润的好日子过久了,难免就有些不思上进起来。
一些外围的小世家首先开始崩塌——子孙不肖,纨绔频出,渐渐地败了家业。几十年间,世家的规模缩小了一大半。
现在还依然能够勉强撑着面子凑数的,除了凤家,就只有邱家、柏家、齐家这几家了。
其他的什么异姓王也好,大将军也罢,渐渐地都被皇家处置了,眼看着皇权分外强大起来。
但是偏偏老皇帝的身子骨子在这个时候不行了。
也是,他一边儿装着昏聩,一边儿暗地里下手挑拨世家和文臣武将们之间的关系,每天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让底下人打起来好让他的皇位坐得更稳。
这么耗尽心血,当然容易早死……
总之,现在的情况就是,老皇帝要不行了,要赶紧在几个儿子里面选一个最合他心意的继承人,实现他未竟的梦想——搞掉世家,成为真正自由的、掌控一切的王。
虽然说,听起来有点儿中二,但是么,还是很符合他的气质的。
而且,最后他也的确如愿以偿了。
他选了宣袚。
或者说,是剧情选择了宣袚。
这位出身不怎么样的皇子,靠着一张脸刷了不少桃花,特别是娶到了一个厉害的老婆,然后靠着老婆和老婆家族的帮助坐上了皇位,然后搞掉了老婆一家。跟自己久别重逢的、青梅竹马白月光在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