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怀远腾出手,抚一下她头发,低声说:“我吃醋了”。
杨玥“噗嗤”笑出来,两人去国营饭店吃了面条才回去。
回到小院,今年第一场雪下来了,范怀远和杨凌棠处理打来的猎物,杨玥去制药。
雪越下越大,气温更低,晚上三人吃了锅子,热腾腾的吃得热乎。
杨玥说:“也不知道家里怎样了”。
杨凌棠也掂记家里,说:“打电话都说好”,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好。
范怀远说:“雪停后,我叫秦楠有时间去一趟吧”。
杨凌棠虽然很想,但说:“不好,影响不好”。
范怀远:“下班后去,他有车,来回方便”。
杨凌棠不再推辞。
第二天起来雪还没停,下得还很大,三人忧虑,第一场雪就这么大。
范怀远去上班了,杨玥和杨凌棠做药,因为担忧,两人一直不说话,雪下到下午三点才停,积雪快到小腿了。
杨玥在这里生活这么久,第一次碰到这么大的第一场雪,他们这里这样了,北边怕是更冷,更不好过。
下午这批药做好,父女俩从药房出来,杨凌棠试了雪的深度,说:“我小时候好像也有一年第一场雪下这么大”。
杨玥问他:“那年冬天有雪灾吗?”。
杨凌棠说:“不记得了”。
?
第134章 接来[V]
小院里没有铲子,杨玥和杨凌棠在柴房找两块木板,蹲着用木板把雪拨到一边,很不方便。
杨玥启用了防护手链,和杨凌棠说:“爹,太冷了,这事我来就行,你进屋里吧”。
杨凌棠抖了抖身体,说:“没事”。
杨玥抿嘴,拿木板快速把雪拨到一侧,拨到门口又从另一边往回拨,露出一条小路。
杨凌棠看看自己干的,再看女儿干的,起身把木板放回柴房。
院子里弄出一条路,杨玥到外面巷子也把雪向路两边拨,通到到大街上。
杨玥在巷口站起来,没有铲太不方便,大街上,巷子里也有不少老人、半大的孩子在铲雪,铁铲少,有不少人拿着无齿木耙,费劲地把雪耙到路边。
一个上门拜访过的赵大娘过来和杨玥打招呼:“小杨啊,你家养病的人好转没?”。
杨玥微笑说:“好多了,谢谢赵大娘关心”。
“哎呀,说话真客气,你未婚夫长得真俊,还是个公安,什么时候结婚?”。
杨玥微笑说:“明年夏天”。
“夏天结婚太热,四、五月份刚刚好”。
“大娘,我回去准备做饭了”,杨玥微笑说,她还是不太习惯和人拉家常。
“哎,好”,这么早就做饭,这一家天天有肉味传出来,也不知道在哪买到肉。
傍晚,范怀远回来时提一个收音机回来,杨凌棠喜欢不已,虽然小范每天都拿一份报纸回来,能知道外面的消息,但还是没有收音机好啊,能听新闻,还能听评书。
杨凌棠问范怀远:“你和人换的票?”。
范怀远笑说:“是,棠叔,我们开来听听”。
“好”。
三人边吃饭边听收音机里的新闻播报,大都是北方各地下大雪的消息,播音员语气激昂,播报各地救灾情况。
播音员点出多个地方干部带领群众救灾,众志成城,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很能鼓舞人。
杨玥放下筷子,心想,写稿子的人厉害,配上这个播音员播报,太能鼓动人心了,杨凌棠就感动不已,抹着泪。
吃完饭,厨房的活做完,三人坐堂屋里边说话边听收音机里的评书。
“叩叩”,范怀远出来开门,见门外是严肃脸的邵冬,说:“邵大哥请进”。
“小范,我有事找小杨”,邵冬跨进院门说。
杨凌棠见范怀远身后是邵冬,把收音机关上,说:“小邵来了”。
“杨大哥”,邵冬打招呼。
杨凌棠起身说:“你们聊,我回房间”。
邵冬忙说:“杨大哥,没关系,你也可以听”。
杨凌棠重新坐下。
杨玥给邵冬倒了热茶,坐下来,邵冬拿出几张纸递给杨玥说:“现在北方一些地方出现流感,流传得很快,还不好治,这是几个地方,几个人的脉案,症状是一样的,你看看,上面要求你尽快做出对症有效的成药,发过去,那边药物缺得厉害,冻疮膏暂停”。
杨玥拿过脉案,一张一张地看,看完了,沉思,流感几乎是每年到有,药丸她也做过几种。
好一会,她和邵冬说:“需要做两种,退热和治病的,我把方子写给你”。
范怀远递来纸笔,杨玥把两个方子写了,递给邵冬说:“邵大哥,我提个建议,做退热和治流感的药丸,只需要处理药材的时候用到内息,不像冻疮膏一样后面需要融合药性,配药粉时剂量精准就行,所以一天我可以处理很多药材。
找信得过的人来帮忙,我负责把药材处理了,然后有人接手磨成粉末,我把药粉配好,有制药经验丰富的大夫接手搓成丸,这样一天做的量就很多”。
邵冬思考一会说:“这个方法可以,不过制药的地方转到药铺后面,那里有个大的制药房,制药人员我去想办法,明早会运来一批药材,明天你先去做一些,八点去”。
杨玥爽快回答:“没问题,那边多备八个小水缸,就排在井边,准备一些新的小竹筐”,她知道那个大制药房,药房前面有一口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