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外面都是老师、学生的,乱糟糟的也不方便说话,干脆杨老师把他们带到食堂。
现在还不到吃饭时间,食堂还是很空的。
刚坐下杨老师便迫不及待地追问:
“怎么样,都考得如何,题难不难?”
付中全和韩铁钢点头:
“都做完了,比咱们培训时的难,也不知道对不对。”
茵茵点了下头,然后看向没出声的二人。
刘学文和柳桂英羞愧地没敢抬头。
“我、我最后一道大题没做。”
“最后一题我没做完。”
杨老师皱眉安抚:
“没事,也不一定就被刷下去。苗茵茵,你还记得都出了什么题么?跟老师说说?”
茵茵打开书包,拿出一本练习本“刷刷”地将试卷默了下来递给杨老师。
杨老师即使知道茵茵的记性好,但仍是觉得惊叹。
拿过她写的试题拿笔看了起来。
“今年的题型是这样的么?那不知道决赛时是不是也是这类的题型。行,这份卷子老师也写一下,做完了给你们讲讲,说不上决赛时也有类似的。”
大家应声,没人打扰杨老师,也没谁离开。反正也没事做,不如就在这看看杨老师怎么写的。
前面的填空题对杨老师来说还是难度不高,但到了大题,就是他也不得不几次停笔思考公式。
然后尴尬了,杨老师被最后一道大题难住了。
反复的推理,又反复地推翻。
直到食物的香气窜到鼻子里,杨老师才发现都到了午饭时间。
不好意思地对茵茵几人道:
“看来这题是真的难啊!你们三个说一下,都用了什么方式解出来的。”
付中全道:
“我用的是昔氏定理破前面的,用莫氏推论计算出来的,不过我的答案和苗茵茵的有些不一样,也不知道对不对呢。”
韩铁钢也道:
“我前面也是用的昔氏定理,后面完全是用初中、高中数学的所有能用上的公式套的,不过我的结果和苗茵茵的一样。”
杨老师摇头:
“我也觉得前面用昔氏定理比较容易破解,但后面的就觉得哪里都不合适。苗茵茵,你用的什么定理解的?”
茵茵默了下:“我用的是高等数字排列法及周氏定理解出来的。”
所以她用的步骤比他们少多了。
看到杨老师写了三页纸还没有算完,茵茵默,貌似卷面都没有那么多空位给写公式吧?
对用初中和高中知识结合做出来的韩铁钢也佩服得不行。
她接受的教育就是用最适合的公式用最短的时间解出来,得到正确答案,所以她在想到最适合用这两个方式后根本没想其他的路。
茵茵话音落下,杨老师及其他四人都看向她。
杨老师想了半天:
“高等数字排列法我知道,这个好像是大学时学的高等数学才会接触到的知识,那周氏定理是什么?”
茵茵将周氏定理写出来。
“这个定理比较偏门,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
当然,同样不属于初中高中学习范围内,或者说高中也有提到,茵茵在叶爱国寄给她的上京高中课本里看到过,只是没有做为重点教授,是一个例题中出现过。
杨老师照茵茵所说的,套进去重新计算,果然,不过十五分钟就将题做出来了。
杨老师嘘了口气。
“现在国家级竞赛题是一年比一年难了,老师回去也得想办法再进修增加知识面了,不然都教不了后面的学生了!”
杨老师苦笑。
他也是大学毕业的,却不是华国几大名校出来的,他是辽阳理工大学的数学专业的,却没有正经毕业,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赶上了动荡,大学生提前结业,他被分配到了教育局工作。
这些年不断自我充实,后来形势变好后又去了高中教数学,这几年来倒也能算得上是个“名师”。
如今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他感觉苗茵茵的数学知识量就比他多。
成绩到晚上就出来了,晚饭时间,茵茵等人一到食堂就发现门里面一堆人围在那,孙琪几下挤进去看了看又快速地出来,面带喜色对茵茵道:
“是初赛的成绩出来了,红笔写的名字是进入决赛的人,黑笔的是没有进入的,只公布他们的成绩和排名。茵茵,你的名字是红色的,你进入决赛了!”
茵茵松了口气,即使知道自己进入决赛应该没问题,可榜单没出来仍是悬着这颗心,现在终于能落地了。
柳桂英匆匆对茵茵道了声“恭喜”便问孙琪:
“看到我的名字没有?我过选了没?”
孙琪眼中闪过尴尬:
“我就找到茵茵的名字就出来了,其他人的没看清,不好意思啊。”
柳桂英说了句“没事”,匆忙就往人堆里挤,自己去看了。
茵茵眼中闪过了然,这显然不可能孙琪没注意看,一共才一百多个名字,找五个名字能用多久?显而易见的是柳桂英不在入选名单上。
果然孙琪悄悄对她道:
“除了柳桂英都考过了。”
茵茵:……
这姐妹运气不咋样啊!
这会刘学文满脸喜气地从人堆里挤出来,看到茵茵忙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