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宋舒敏已经忍不住笑了出来,温柔说道:“你们都长大了,都有各自的路要走。况且周日,你们也还是可以见面的,要是同事好相处,合得来,你们可以跟同事交朋友。”
蒋乔淡淡说道:“妈,恐怕人家嫌我们年纪太小,不愿意跟我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屁孩交朋友。”
这一个多月来,韩修和宋舒敏对蒋乔类似插科打诨的话,已经习惯了,他们都发现了蒋乔比以前健谈了许多,似乎也会开玩笑了。
对于蒋乔身上发生的变化,周围的人只能认为是因为蒋乔长大了,到了一定年龄的缘故。
出了大院门,蒋乔和韩修跟宋舒敏告别后,骑上自行车往市图书馆去。
韩修骑得飞快,大马路上的车子不多,他想骑多快就可以骑多快。
蒋乔紧随其后,也没有加速追上去。
二十几分钟后,蒋乔和韩修在一扇朱色大门面前停下车子。
蒋乔看一下灰瓦红门的仿皇家园林建筑,又看着院墙外的自行车车棚说道:“我们先把车停好了,再进去。”
韩修点头应了声,自行车车棚里的车不多,因为图书馆现在都不对外开放了,虽然里面的工人还是照常上班。
停好了车,两人泰然自若的步入高高的门槛,走了进去。一进门,就是个不小的花园,花木扶疏,环境清幽。
韩修不由自主的深吸一口空气,欢喜说道:“我喜欢在这种环境下工作。”
蒋乔猜他们能进市图书馆工作,是李红英找的门路。宋舒敏和蒋维均可不认识市图书馆的人。
李红英可谓是方方面面都为韩修考虑到了,工作清闲事少,天天准点下班,离家近,工作环境好,冬天有暖气。
虽然钱少,但李红英根本不在乎韩修的工资,要是韩修有不想工作的意愿,李红英会立刻让他回家啃老的。
蒋乔和韩修走上两层的台阶,步入最中间的大楼的大门。
今天是统一入职的日子,人事科已经有三个年轻人在排队办理入职手续了。蒋乔和韩修走过去排在他们后面。
轮到蒋乔时,蒋乔报了名字,把证件和证明材料递给人事科的人看,其他办好入职手续的人也没有离开,就在旁边等着。
等五人的手续全部办好后,人事科的同志把蒋乔他们领到隔壁办公室,一人发了两身蓝色工装、工作证、工作手册、两双劳保手套、几个本子、几支圆珠笔和一盒笔芯。
蒋乔看着捧着的东西,看来即使图书馆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出了名的差,但该有的东西还是有的。
五个新入职的人里面,两男三女。蒋乔和韩修被分到了外文采编部,其他三人被分到不同的部门。领完了东西,就到各自的部门。
外文采编部人少,加上蒋乔和韩修才四个人,顶头领导是个和蔼可亲的中年女性,另一个人员是一位气质温和的中年男人。
万真看着面前两个新到来的孩子,笑眯眯说道:“我看了你们的档案,才十三岁,比我的孙子孙女年纪都小,这样吧,你们叫我万奶奶吧。”
郭长青也和善笑道:“你们就叫我郭爷爷吧。”
万真和郭长青都是做太奶奶、太爷爷的人了,把蒋乔和韩修当作孩子来看待了。
蒋乔和韩修对视一眼,从善如流喊道:“万奶奶、郭爷爷。”
相互认识了一下,万真说起正事来,说道:“我们外文采编部管理的书库有两个个,你们两个就负责英文的书库,英文书库书目最多,就锻炼一下你们两个年轻人。”
“工作内容也很简单,整理好书架,定期把书籍除尘晾晒,整理好书录,把新到的外文书刊贴好标签上架。”
虽然图书馆不对外开放了,但只要单位给开了条子,都能借到书。借书的人少,借外文的书刊的人更少了。
不过不是没有,来华工作的外国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部门,友谊商店、宾馆、各大研究机构,医院都需要借外文书刊来学习和了解国外发生的新闻。
另一个书库是除了中英文之外的外文书,有万真和郭长青负责,不过他们也不是倚老卖老,把最轻松的活留给自己干。
除了管理一个小书库外,他们还负责外文借阅登记的事。有人拿着条子来借英文书刊,直接找万真和郭长青,由万真和郭长青登记后,再到英文书库把书拿出来交到借阅人手中。
外文采编部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蒋乔和韩修的办公桌就在英文书库的门口,两张并排的办公桌,两张椅子,就是两人的工位了。
蒋乔掏出手纸来开始动手擦起桌椅来,而韩修转身去看后面的高高的书架,看着浩如烟海,看不到尽头的书,他惊叹说道:“蒋乔,好多书啊,花一辈子的时间也看不完吧。”
蒋乔淡淡道:“文学家钱老就把清大图书馆的书全部看完了,他看完的书比这里的外文书刊要多。”
韩修转身说道:“我肯定不能跟天才比。”
蒋乔压低声音说道:“你不是想学经济学吗,这里面多的是经济学的外文书刊,你平时不会无聊,有得看了。”
他们的这份工作,堪称是养老的最佳选择,一杯水一本书一整天这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韩修沉默了会,指着书架上的书,语气艰难说道:“蒋乔,这可是外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