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这两个多月,可以让人提起立太子了,可那些奏折递上去,全部都没有回音了。
父皇已经五十多岁了,如今还不立太子,皇兄弟们个个蠢蠢欲动,父皇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王爷,臣建议,再让御史们上一上奏折..”
不仅是恒王爷着急,二王爷康王心里也是极为焦急的,他的年纪,比几个弟弟们都大,以前是有太子皇兄在,他没办法出头,可太子皇兄离世了这么多年,父皇也一直没有立太子。
其他几位王爷,除了六七八王爷外,他们心里也是焦急不已。
可现在谁都不敢有大动作,只是私下里打斗着。若是弄到明面上来,父皇第一个就饶不了他们。
他们都打算,悄悄的派人上奏折,试探一下父皇的心思。
大朝会这日,有十几个大臣上奏折,请皇上立太子。
“皇上,早立下太子,江山社稷会更加的稳固啊。”
“皇上,太子者,国之根本..”
..
皇帝看着底下跪着的众人,这次他脸上满是笑意。
“各位爱卿说的没错,朕到了这个年纪了,确实是该立下太子了,今日既然你们上了奏折,那朕就好好的听一听,你们打算推荐谁为太子?”
众大臣们听到皇帝的话,有的高兴不已,有的则心惊胆战,还有的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
“回皇上的话,臣觉得,太子之位,自然是有能力者居之。”
第252章 有些事情想的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的
“回皇上,臣觉得,四王爷是嫡次子,古往今来,太子之位,自然是有嫡立嫡,无嫡立贤..”
众大臣们提了好些意见。
皇帝都笑眯眯的听了。
“既然你们觉得朕该立太子了,那你们就都写一份奏折来,朕要好好的研究。”
“皇上圣明。”
下朝后,众王爷和好些大臣们心里都激动不已。
虽然不是一下子就能立下太子,可皇上既然动了这个心思,就是极好的啊。
前朝的动静,后宫的嫔妃们很快也知道了。
有皇子的嫔妃们,心里都是激动不已,纷纷想着各种办法,想为皇儿出力。
只有余皇后那里,一点动静都没有。
虽然皇帝没有给她说的太清楚,但余皇后心里,隐隐约约的猜到了一些。
辰儿是大儿子的嫡长子,若是大儿子还在,太孙之位,自然是辰儿的,以后的太子之位、皇帝之位,也会是辰儿的。
可如今,大儿子走了这么多年了,辰儿如今又没恢复身份,想要重回太孙之位,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可在余皇后心里,对大儿子也是极为自责的。这个皇位,若可以,她也希望是辰儿能得。
所以对于此时太子的人选,余皇后什么动作都没做。
连着好几日,皇帝收到了立储的上百封奏折,每一封奏折上,都是写着各位皇子们,是如何如何的好,各种夸赞..
可奏折虽然上了,立太子一事,皇帝却没有再提起。
京城的这些动静,也被一些人给传了出去。
安平县。
慕歌今日陪着大舅舅去了后山,看她种的这些稻谷和土豆红薯。
看到禾田里,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挂在枝头,随着微风摇摆,推起一阵阵波浪,汤国公心里也是激动不已。
这些稻谷,收成一定很好。
他扯一下束稻穗,用手搓谷子,拿出里面的东西,放到嘴边尝了尝。
“很好。”汤国公夸赞着。
汤国公又跟着慕歌去了土豆和红薯地里。
随意挖了一平方的土豆地和红薯地,看到那一串串成熟的土豆和红薯,汤国公忍不住拿起一个红薯,用清水洗了洗,直接啃了起来。
“好甜。”
这个红薯味道好。
才挖这么小块地方,就收获了这么多,这几百亩,得有多少斤啊。
至少得有好几万斤啊。好几万斤,再来当种子,那种出来的,汤国公觉得自己都有些不会算了..
“歌儿,你为大明朝立了大功劳啊。”
汤国公觉得,这个东西,要是禀报给皇上,在大明境内来推广,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百姓们就不用再挨饿了啊。
每次有战事起的时候,或者是听到各地禀报,哪里有旱灾、洪灾,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他心里都是万分的难受。
特别是边关的将士们,谁能想到,直到现在,边关的将士们,有时候还要饿着肚子去打仗。
每次他和尚书大人还有其他的大人,想多给边关将士们弄一些粮食时,让他们能吃饱肚子,才发现,有些事情想的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的。
第253章 把那些可能出现的危险,都抵挡掉
“这件事情,外甥女已经禀报给祁县令了。等收获的时候,会请他过来现场观看,等收割好后,一部分会运往边关给父亲,留一部分做种子,再送给祁县令一部分。”
听到外甥女的话,汤国公惊讶的看着慕歌。
这件事情有多大,聪明如外甥女,肯定是知道的,可她就这般轻易的给了出去,还禀报给祁县令,他有些看不明白了。
慕歌看到大舅舅呆愣的模样,她知道大舅舅此刻在想什么。
顾北辰的事,她不会和大舅舅说。不然顾北辰很容易被大舅舅发现,她不想害了顾北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