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他姐姐也嫁出去了。
时人好修园林,但凡有名气点的园林,世人必有求观之心。
求的人多了,主人家若是不开放,总拒绝,还会被指指点点,被嘲讽小气。
因此许多人家的园子其实是一种半开放的状态,给守园子的老苍头塞点钱,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进去游园。
若是那等好名之人,甚至还会想方设法邀请一些文人雅士到自家的园子一游,只为这些人能多留些诗作以扬名。亦可以租、借这园子办宴席或者诗会、雅集、花会之类的。
倒是这等人家自己家的女眷想要游园反而麻烦,要提前安排,当日还要清场。
有一出有名的戏剧里便有这么一句词,小姐准备游园,问:“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么?”【注】
便是问丫鬟,有没有安排好清场,以免撞见外人。
但金陵凌家是尚书府,出过阁老学士,他家的门第高,寻常人倒是不敢轻易登门。只每年固定开放几次,邀一些文人雅士来游,其他的时候并不对外开放。
因此日常里,内外花园中间的门不必落锁。而内花园又通着女眷们居住的生活区,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宅。
还未婚配的小郎君们,除了年纪还小的十七郎之外,都住在外院。凌昭的寝院也在外院。
凌延是最后一个搬出去的,这之前,一直为兄弟们取笑。
但凌昭的内书房是他很小时候便蒙凌老爷所赐,书房的位置在湖畔,归属于外花园的领域。
林嘉住的地方又特殊,在极偏僻边缘的地方,远离了内宅。若要过去,还要穿过园子。
肖氏也住在这里。肖霖亦然。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内宅通往花园的门会落锁,将内宅区域完全隔开。
虽然如此,但白日里这些区域都是通着的。也就是说肖霖是可以通过园子直达女眷生活的区域的。
从前他小没关系,如今他渐渐大了,纵然他根本就不会往内宅那边去,也该挪地方了。
老夫人子孙多,看顾不到这么多人。
于旁人眼里,肖家又是得老太太庇护的,便是有人想到了,也不会去做那个出头鸟。谁也不傻。
这事,如今由凌昭来提,正合适。
老夫人叹道:“当年来的时候小豆丁一个,一眨眼就长大了。”
她道:“他姐姐才刚刚出阁,他娘正难过,且等几日,我与她提。”
老夫人心里有数,凌昭便点点头。
十一月初,秦家来人接三夫人回娘家小住。
老夫人微笑,心知十二郎的婚事大概是有眉目了,慈蔼地同意了。
三夫人回去了娘家。
这段时间里,三夫人和娘家已经沟通好了。
凌延尚未除服,还不能开始走礼。但可以先插定。
在秦家,三夫人将一支贵重的珠钗插进了秦七娘的发间。
为凌家十二郎凌延,订下了秦家七娘秦佩莹。
嫡女听着虽有面子,但三夫人和凌延还是更愿意要一个温顺恭谨、事事听话、处处贴心,能被他们拿捏在手心里的媳妇。
秦佩莹低眉顺目,一副羞涩模样。
袖子抬起,遮住了嘴角一丝功成圆满的笑意。
☆、第74章 第 74 章
第74章
肖氏面临着一个选择。
她的女儿已经出嫁了,她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她不适合继续住在和园子联通,又能通向女眷生活住地的排院了。
她如今的选项有几个。
一个是让肖乘独自搬到外院去,他肯定没有资格独自住一个院子,大概是要跟那些门客之类的人挤一挤。肖氏则继续留在排院。好处是她继续拥有一个清净的生活环境。
一个是她和肖霖干脆搬到城外去。老夫人在族里能提供一套独门独院的房子给她住。好处是离族学近,肖霖可以走读。而且离肖晴娘也近了,溜达过去就能见。
再一个是,她和肖霖搬到凌府后巷去。最后这个在老夫人眼里根本没什么好处,她压根就没提。是肖氏自己考虑之后,主动提出了最后一条。
肖氏有自己的考量。
搬到城外虽然方便了肖霖上学,但那样就没法去凌九郎那里旁听了。
探花郎不藏私地亲自指点这是凌四爷病逝才撞到的机会,且还有时间期限。等以后凌九郎守孝结束,起复回京去做官,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肖氏凭自己上哪去找这么好的老师。所以她肯定是要留在城里的,这样肖霖旬日回来就可以去水榭那里听课。
但女儿已经安稳出嫁,儿子旬日才回,居住环境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强了。
园子直接通往外面的门日常都是锁着的,排院这个位置要出去还是得通过六房拿对牌从内宅走二门。
出去得勤点,在六房管事的仆妇那里多少得受些脸色的。委实没有直接住在外面方便。
徐妈妈找管事查了之后来劝她∶“后巷人多且杂,没有空的整间院子了。只能挪出三间正房来。
肖氏却说“我和虎官儿只有两个人,三间房尽够了。”其实还有一点肖氏说不出口。
肖晴娘嫁了之后,小院里只有她一个人,夜里实在是太静了。肖氏一个人睡不着,常失眠,白日里便头痛。
隔壁三个寡妇白日里都没什么人气儿,暮气沉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