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晴叹气。
一说起说亲保媒,肖晴的婆婆可就精神了。毕竟这是中老年妇人的爱好和专长。
但听肖晴和肖氏讲完林嘉的情况,她也只能道:“是有点难。”
又问:“她有多少嫁妆?”
“难说。”肖氏道,“不晓得她姨母到底留了多少给她。”
凌氏问:“一个劲说她生得好,到底有多好?”
肖晴道:“在我见过的人里,最好看的。”
她婆婆笑:“你才见过几个人。”
肖氏道:“她说的倒没错,这么讲吧,我瞧着那孩子的时候便常想,若换身锦绣衣裳,便可为洛神作像了。”
凌氏惊讶:“这般美貌?”
肖氏道:“是,这般美貌,所以更为难。”
凌氏摆手:“那真是找不到。帮不了她。”
顿了顿,这妇人道:“要我说,她这样的,真不适合小门小户做正妻。”
肖氏道:“若那样,我们更帮不上忙。”也不好沾手。
凌氏道:“可惜是女娃,若是个男子生得花容月貌,说不定我还真能保一桩媒。”
肖氏道:“奇了,怎地还要男子花容月貌?什么人家?”
肖晴嗐了一声,道:“就是族学里西楼十二叔公家。就是从大理寺少卿致仕的那一位。”
凌氏族学便在金陵也颇有名气。族中传统,致仕还乡的族人当入族学教导族中优秀后辈子弟。
似凌晋这样的秀才,在族学里教蒙学或者是童生。若中了秀才,便往上走。
一层层地升级,最顶上,便是族中这些进士出身的耆老。
便是凌昭的祖父凌老爷,都已经开始念叨着,等致仕之后要去族学里教导族中弟子。甚至对这种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十分向往。
当然,凌老爷也没打算这么早致仕就是了。
凌氏族学这模式,颇有些“应试”的意味,也的确培养出很多擅长考试的子弟。
而所谓的族中优秀后辈子弟,也是呈金字塔形的。
那顶尖上的,如凌昭凌熙臣这样的少年天才,早早地便被凌老爷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后来更是送去京城,来往皆鸿儒,日夜熏陶。
只无论是凌老爷还是凌家大爷,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在凌昭的成长路上,他以过小的年纪,过早地就与过于成熟的年长者们在一起了。
他从小就被剥夺了和同龄人一起长大、慢慢成熟的过程。
人缺的东西总是会要补上的,或迟或早。
☆、第97章 第 97 章
第97章
说起西楼十二叔公家,肖晴便给肖氏八卦了一下。
“十二叔公的孙女,上个月被她父亲送回来了,就是为了寻一门亲事。”她道,“你猜她多大了?”她卖个关子,才道:“十七啦,她都十七了还没订亲!”
肖氏怪道:“为何?可是身有什么隐疾?还是赶上白事耽搁了?”
“都不是。”凌氏道,“说起来怪丢脸的,是她爹惯的。作天作地,定要找个有潘安之貌、宋玉之颜的,要不然就不嫁。”
肖氏咋舌:“爹娘不管她?”
凌氏嘁道:“就是她爹娘把她管成这样的,还有她兄长,一家子惯着她。她爹在云南什么地方做府台,那里的人又黑又瘦,上哪去给她找潘安宋玉之流,故还是让她兄长把她送回来,想在金陵找。”
“只她这要求不肯改,偏她爹信里给十二叔说,随她,若找得到便嫁了,若找不到,便养她一辈子。气得十二叔胡子都翘起来了。”她道。
肖氏说:“云南百夷之地,教化不同,许是受了那边的影响。”
凌氏赞她:“亲家果然懂。听说那边女子光着腿穿短裙见人,你说可怕不可怕。若是我们,还不一根绳子吊死。”
肖氏道:“正是。”
女人们的聊天中,有人该为妾,有人该吊死,有人仗着父母宠爱作天作地。
似林嘉这样的,孤苦伶仃没有娘家,似乎也没有多少嫁妆,又异常美貌的,在许多人看来,的确更适合做妾。
这样想的岂止是肖家母女和凌氏,便连柿子都这么想。
当她有意无意地露出这种口风的时候,林嘉打络子的手顿了顿又继续,只淡淡笑笑,不接话茬。
柿子终究不是桃子。人跟人之间,也还是讲究个缘分的。
待柿子要离开的时候,她道:“姐姐,你跟他说,我没事的。”
柿子回来禀报:“……说不必日日过去,让人看到了也难免生疑,不大好。”
林嘉自己提出来,柿子内心里是舒了好大一口气。
好不容易熬出头提上来了,却日日不能在公子跟前,反而让李子天天往公子跟前凑。新进的小丫头也是李子在调/教。这本都该是她做的事,都是因为小院那边占了她许多时间。照这么下去,新进的人都成了李子的人了。
她怎能不心浮气躁。
一口气才舒到一半,凌昭撩起眼皮冷冷看了她一眼。
剩下的半口气便卡住了,柿子低下头去,觉得脖子发凉。
“知道了。”凌昭道,“下去吧。”
柿子垂手退下。
在公子跟前固然体面,可也得时时刻刻承担这么大的压力。桃子是怎么做到时刻带笑、轻松应对的?
明明看着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