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恪走到书案前,状似随意地瞧了几眼案角摆放的梅花盆栽,口吻寻常问:“准备回去了?”
“是。”姜舒应答着,让出主位道,“阿父,您有话坐下说。”
“不必了,我只说几句。”姜恪收回视线,目光慈祥地看着他道:“你的冠礼吉日虽定在月底,不过今日才是你的生辰,你的表字,我今日先告诉你如何?”
姜舒微怔了一会儿,然后应“好”。
姜恪点了点头,转过身在堂中缓缓踱步,口中不紧不慢道:“当初给你起名为‘殊’,是盼望你卓尔不群,有殊于常人之大才,如今为你取字,要从此意延伸,我也思量许多,想了一些都不怎满意,直至数月前,听闻衡川有一句关于你的考语甚为盛行,方从中得了启发。”
姜舒眨了下眼:“衡川?”
“嗯,”姜恪徐徐道,“据闻谢氏五郎评你为‘白凤吟于空’。”
姜舒略感惊讶地扬了下眉。
关于他的评语若说流行应当也只是流传在那些高门子弟之间,所以他还真不知晓。
谢皎居然将他比作白凤,这是否夸张了些?
“回想这两年你的作为,为父觉得此考语确为合适。”有别于平时谨慎的性子,姜恪此时倒不再谦虚,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自己的儿子能够担得起这个评价。
“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翱翔于四海之外,见之则天下安宁!”
他说着转过身来,朝姜舒道:“乱世当取吉祥字,阿子之表字,便定为凤呈如何?”
姜舒闻言,心跳怦然加速。
在姜恪说出“凤呈”二字时,他脑中陡然闪过了一句话——“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姜恪给他取这个字,当真只是取个吉祥之意吗?
姜舒抬起眼,与其父对视,想要探究其意。
但姜恪神色平静,双眼温和地看着他,丝毫看不出有何别的心思。
沉默片晌,姜舒应下声道:“凤呈二字,儿以为甚佳。”
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姜舒如今的身份,他要举行冠礼,邀请的客人自然不在少数。
只是眼下时局特殊,离得近的还好说,离得远的,即便是襄郡柳氏的族亲也难以赶来,就只能派人送份贺礼,以表祝福了。
因而此番他行冠礼,州郡外的贺礼着实收了不少,甚至有些完全未有过交集的世家,不知从何处得来消息,亦早早地派人送来了贺礼。
至于来参礼的宾客,则主要还是兴郡以及附近郡县内的亲朋好友,包括姜显,身为兄长也特意抽出时间从端门赶了过来,提前两日抵达密阳,帮父母一起准备冠礼事项。
幼子成年,最忙碌的莫过于姜恪,戒宾、筮宾、宿宾皆由他负责忙碌奔走。
虽说身处乱世,诸多礼仪流程不得不从简,但冠礼之上,为将冠者执行加冠之礼的正宾人选还是相当重要的,姜恪为此着实伤透了脑筋。
若放在一年前,哪怕姜舒还是太守时,这个人选也不会这般难定,而如今以他的官职,当下的郇州实在难以找出足够德高望重的长辈来执行加冠礼,姜恪也是考虑许久后,方想起在巽阳近郊,还住着一位曾官至九卿之首的名儒袁公,袁淩。
袁淩如今已有七十六岁高龄,当初正因年事已高,方没有随朝廷大部队一起迁去衡川,而今要他以这般年纪,去一趟密阳也着实不容易。
尽管心中觉得希望不大,奈何合适的人选实在太少,故而彼时在巽阳筮宾之后,姜恪还是携礼前去拜访了这位退休已久的前太常卿,邀请对方担任幼子加冠礼上的主宾。
本以为对方不会答应,没想到,袁淩在听闻来意后,却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令郎不凡,能使郇州安泰兴盛,为姜刺史加冠,老夫弗能拒。”
简单几句话解决了最重要的主宾一事,姜恪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下,同时心底暗暗骄傲,若非幼子平定郇州匈奴之乱,定然邀请不来这位名儒担任冠礼正宾。
而听闻一位年近八十的老者要大老远地赶过来为自己加冠,姜舒着实心慌了一下,特意安排了两位医者商会的玩家过去沿途护送,以防万一路上出个差错。
至于辅佐冠礼的赞冠者,姜恪在邀请完袁淩后,又本着碰运气的心态,就近去了趟巽阳郡府,请现任燕峤尹的崔铭担任,对方居然也欣然答应了,表示愿意暂且放下郡中事务,往密阳去一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拜访刺史,在政务治理上向刺史取取经。
一旦主宾与赞冠者定下,其他辅佐冠礼之人的选择就容易了,在州府僚属中挑选几人即可。
冠礼前一日,崔铭与袁淩先后抵达密阳,姜舒亲自到门口迎接,安排两位在州府内暂住。
袁淩曾为太常,掌宗庙陵园、礼乐祭祀,凡天子祭祀典礼,皆是由他引导主持,乃是真正礼仪方面的大专家。
听闻此次冠礼不在家庙,而在州府中举行,虽有失礼仪,他倒也能谅解,非但未露出不悦之色,反而亲自指点了该如何布置正堂,每件物品的朝向摆放、人员的站位、祭祀品的选择都一一过问,给予了合理建议。
这使得原本简略了不少流程的冠礼看上去正式了许多,也让姜舒对自己的成年礼增添了几分严肃紧张之感。
此事没有彩排,偏又有众多宾客前来观礼,万一自己哪个步骤出了差错,实在很没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