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book_con fix id=text>
谢存道:“这本来就是小侯爷的功劳,不是我的。”他语气一顿,意有所指:“再者,不止北境,南境的那位,不也是给小侯爷撑着腰吗?”
陆在望乐了,“可不是。我这人没有别的本事,我就是关系多。”
还一个比一个嚣张的那种。
说起南边,南元人一口气夺回了先前被成王夺去的三座边镇,消息甫一到京,朝廷民间一齐震动,成王府依旧悄无声息,上下哀戚一片。
结果没等众人哀戚完,南元一鼓作气攻打和朔时,忽然被候在和朔城外的晋军反扑,先前三战晋军群龙无首之势一夜间退了个干干净净,大军令行禁止,阵列严明,不前军凶悍,南元后方又不知从哪冒出一支晋军人马,竟是将元人钻林子的招数学去,如此前后夹击,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和朔城外的南元军,此战大获全胜。南元退至奉思城。
再失奉思之时,南元才总算反应过来,领军的正是那位在晋都病的要死要活了几个月的成王殿下。
但也来不及了。
此后数月间,晋军再夺奉思新远昭和三镇,南境局势重新回到边乱之前。
战报再度回京时,还没哀戚完的京城百姓白伤一回情,匆匆忙忙收回满腔悲戚,最后只骂了几句南元蛮子穷折腾,就义愤填膺的继续骂北梁细作去了。
可三国鼎立之势已有百余年,根基早已朽了。
启德十一年二月二十七,一支以往从未见过的军队忽然翻过三国交界的北焉知山,这片数百年来无人踏足的极寒之地,陡然成了战场。
这是南元和北梁的联军。至此,南元北梁联手的野心彻底暴露,要合力吞了中原千里沃土。
北焉知山往下,便是扈州郡,过了扈州,离京城便不足三百里。晋国在北焉知山的守军力量远远不够,陛下派夏之选率西大营兵马急援北焉知山。
同时一道急召发往南边,令赵珩带兵回返,卫戍京城,副将孟昌暂领南军。
第74章
南元边境,晋军大营。
连日下了几日的雨,四处都泛潮,玄甲里面的衣裳镇日都散着霉气,脚下旋着烂泥,积黏的很。又加上数月来昼夜行军,营中将士难免泛起疲态,连赢数仗带来的昂扬士气,也被这连绵不绝的阴潮天气压的抬不起来。
主帐营中围了许多人,赵珩居中,案前摆着刚从京中发来的急诏。
他捏着眉心,神情倦怠,这月余的仗打下来,太耗心力。虽外边看着晋军势不可挡,一路压着南元打,可实际哪儿那般容易,光这阴恻恻的天就够他喝一壶,他是主将,行军,扎营,战术,粮草,事无巨细都要操心,连月下来,人都瘦了一圈。
可南面局势一见好,京中便一道诏命,又叫他北上焉知山。
众将心中虽不忿,可在赵珩面前,自然不敢多发牢骚。田威试探问道:“殿下有何打算?”
“打算?”赵珩睁开眼睛,脸上似笑非笑,“诏令已下,难道本王是要抗旨不尊,拥兵自重不成?”
底下人知道他心里不痛快,挨了呲也不敢多言,赵珩摆摆手:“别在这围着,该干什么干什么。”
诸将一出了主帐,私下里便炸了窝。孟昌毫不避讳破口大骂:“这是当咱们殿下是铁打的?哪儿用得着就往哪招呼,南北如今打成一团乱,既无人,怎不叫太子去?他可在东宫成天风流快活,凡事不操心,天下大乱伤不了太子殿下一根头发,咱们殿下就得南边淋雨北边挨冻,陛下这心,未免放的太偏!”
神威将军常中齐低声劝道:“这话也就当着咱们的面说,若传出去,殿下头一个得罚你。”
孟昌哼了哼,“你以为殿下心里痛快?他只是不说,心里憋着呢。”
常中齐说道:“那能怎么着?陛下对殿下而言,是君是父,当儿子的能不听老子的话?”
骁骑将军田威却道:“我倒不觉得,北焉知山一乱,危及京城,陛下就匆忙召殿下回京,还不是信不过旁人。这天下大乱,到底谁能固疆土守江山,陛下心里能不清楚?”
孟昌道:“怕就怕天下一太平,又将殿下抛掷脑后,到时候寒的可不止咱们的心。”
“太平不了。”常中齐摇头道:“南北一起打,北边领军的是永宁侯,永宁侯和太子纵是丈人女婿,可也不对付。永宁世子跟他姐夫不亲,跟咱殿下热络的很。原先都觉得陆家长女受封太子妃,这一家子会死心塌地扶持太子,谁知道这父子俩倒有意思。这一来,东宫可不占好。”
南北这一乱,在陛下意料之外。原本成王和太子之势尚在伯仲间,可陆家横插一道,致使太子势弱而成王势大。陛下原想借此削陆家的权,抬太子的势,不至于南北两军都落在一方秤砣上。谁知道赵戚是个蠢货,抬举了个蠢出生天的草包刘兴堂。
更料不到,北梁南元早早暗通款曲。
形势所逼,如今天下兵马尽归赵珩陆进明,晋都朝堂上的暗流,就此陡然发生了转变。
有些事,只能说是天命。
而作为陆家横插的那道“杠”,系在天命一端,无意中卷在各方漩涡之中导致局面不平衡的陆小侯爷,眼下还在尽职尽责的满京城乱窜,自从防卫司全城搜剿北梁间谍之后,京城明里暗里都平静许多,可骤然的平静总让人不安,陆在望的人和防卫司都不敢松懈,联军已经在北焉知山掀起战火,若京城不稳,有奸细里应外合,便如釜底抽薪。</div><div id=lineCorrect></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