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3页
    容语满脸不舍,嘀咕道,“明日太子便大婚,不过一日光景,义父竟然信这些....”
    刘承恩拢着袖笑眯眯瞧她,“既只是一日功夫,早一日晚一日又有何区别?等太子大婚后,我怕你没功夫再送我了,走吧...”
    容语未听出刘承恩话里的深意,搀着他上了马车,
    “孩儿送您去码头。”
    刘承恩打算从漕运码头行至通州,再顺着京杭大运河南下,直抵苏州。
    二人一道上了马车。
    漕运码头就在东便门外泡子河附近。
    马车沿着宫墙往南,行至长安大街,往东过皇城,又折向正阳门大街,再一路东行便可至东便门,容语的马车前挂了通行御道的玳瑁,一路畅通无阻。
    马车内,刘承恩掀起车帘,张望上京熙熙攘攘的街市,满脸感慨。
    “五十年啦,你义父我在这繁华都城已踽踽独行五十年,初来时,还是一毛头小子,做事说话没个轻重....”
    时光一晃而过,他已两鬓斑白,半身入土。回想这一生,他也算薄有功名,不枉此生了。
    刘承恩此一去,还不知何时能见面,容语满心动容,一面与他斟酒,一面痛饮,
    “义父名为掌印,实乃内相,这五湖四海皆披义父之恩泽,义父功勋卓著,世人会铭记的....”
    刘承恩放下车帘,打她手里接过酒盏,和颜一笑,
    “是非功过,转头空,老夫已不在意了....容语啊,高处不胜寒,你年轻气盛,事事多看,多想,不要轻易被人左右,须知,你一言一行,决定着的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明白了吗?”
    容语伏低一拜,“孩儿谢义父教导....”
    “不用跪,起来....”刘承恩亲自将她搀起,抬目深深凝望她,漆灰的眼底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异芒,
    “初见,我便觉得你像一人,如今瞧着,也不全像...”
    容语一愣,吃惊问,“义父说我像谁?”
    刘承恩笑而不语,往背后一靠,静静注视她片刻,方开口,
    “初见你,你身上极有李蔚光年少时的濯濯风姿,后慢慢与你相处,你血液里流淌的却是北鹤那股子不服输的倔性!”
    容语闻言咧嘴一笑。
    “河套一战后,世人称赞谢堰兼采北鹤与李蔚光之长,是也没错,谢堰有北鹤之谋略,却无北鹤之张狂,有李蔚光之内敛,却无他之循规蹈矩。李蔚光这一生哪,就是太讲规矩了。”
    “如今义父瞧来,你有李蔚光之悲悯心怀,亦有北鹤之霸烈无羁。”
    “有你二人主持朝政,大晋数十年无忧矣。”
    容语听了刘承恩的话,忽然想起师傅北鹤,不由试探道,“义父,孩儿在边关时,许多将士提起北鹤先生,言谈间皆是溢美之词,孩儿很是好奇,北鹤是个怎样的人?”
    她早在军营打听了一嘴,不过刘承恩说得更细。
    师傅北鹤起于式微,原是汉中一普通禀生,无意偶遇上京一位姓谢的世家子,二人一见如故,那位谢公子非要携北鹤入京,并扬言要将他荐去国子监读书。
    那位谢公子,想必就是谢堰之父,前任内阁首辅谢照林。
    北鹤初到京城,本是寂寂无名,只因他颇有几分游侠风采,一日在红鹤楼饮酒作诗,被当朝公主给相中,公主遣人移开屏风,见北鹤一袭白衫,赫赫风华,一见倾心,回去便闹着非北鹤不嫁,北鹤闻讯当即避去谢家别苑,拼死也不肯回京。
    正安帝大怒,遣皇长子,也就是后来的乾帧皇帝前去治一治北鹤。
    乾帧皇帝来到位于燕雀湖的谢家别苑,见到了北鹤,二人不打不相识,乾帧帝将北鹤引以为知己,后北鹤进入国子监读书,被京中贵族子弟围攻,他舌战群儒,从此名扬天下。
    土木之变后,大晋四分五裂,他随乾帧帝南征北战,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军师。
    要说唯一的遗憾,便是始终不曾与那位明嘉公主一叙情缘。
    “咱们这位明嘉长公主至今未嫁,以至于京城流传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哦,‘一见北鹤误终身’.....”
    容语狠狠吃了一惊,“长公主还在世?”
    刘承恩闻言立即直起身,狠狠刮了下她额头,低喝道,“你胡说什么!”
    “长公主殿下虽年迈,保养却极好,至今安享荣华,只是殿下已退居观音堂,不问世事,今年端午,你义父我奉命去探望长公主,殿下还好好的,不仅好好的,气色红润,仿若返老还童!”
    容语自知失言,讪讪地挠了挠头,
    心中却是大骇,难怪谢堰听闻红缨是师傅之女变了脸色,说来,容语从未见过师娘,据师傅说,师娘难产而死。
    容语听了这一嘴,总觉千头万绪,仿佛有灵光从脑中一闪而过,待要细究,却又了无痕迹。
    “师傅,观音堂在何处?”
    “城郊往西北三十里,哦,也就是西山行宫附近,观音堂是皇家寺庙,外人不得擅入,对了,咱们这位明嘉长公主与王晖的夫人乃嫡亲表姐妹...”刘承恩笑盈盈道。
    容语只觉脑子里轰然一响。
    明嘉长公主与师傅有些情缘,而她又是王夫人的表姐妹...莫非长公主与红缨失踪有什么关联?面前如有一团迷障,始终挥散不开。
    等等,观音堂....她想起来了。
    谢堰告诉她,那名目睹红缨被带走的黑衣人临死前吐了“公...音”两字,会不会因地方口音缘故,他真正要说的不是“公音”,而是“观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