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应喏而去。
陶云蔚往河岸那头的绰绰人影间望了一眼,唤过陶伯珪,问道:“今日大先生们不来么?”
“阿姐是问陆三先生吧?”陶伯珪直接道,“他今日讲完学后就离开崔园了。”
陶云蔚微顿,“哦”了一声,没再说话。
放灯的时候,陶曦月寻了个其他人没有注意的间隙,走到陶云蔚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阿姐,那位周家姑娘……也是五年,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巧?”
“嗯。”陶云蔚不动声色地道,“而且,她知道你。”
陶曦月一时不明。
“一个人,若是真地只愿沉溺往昔,心如止水,不想与外间有任何接触。”陶云蔚道,“便不会有兴趣知道这些。所以——至少,她对崔家应该是一直有些关注的。”
“况且,”陶云蔚忖道,“她又何必非要来崔园放这盏灯?”
陶曦月愣了愣,不由地朝正在河边放灯的陶新荷看了眼,颇有疑虑和担心地说道:“那当年之事果真没有十二娘说得这么简单了。既然多多少少都是与崔少卿那位故去的兄长有关,莫非这‘五年’与那‘五年’之间,真有什么联系?”
“现在还不好说。”陶云蔚凝眸看着自家小妹的背影,慢道,“需得再看看。”
她话音落下,举步上前去唤了兄长陶伯璋到旁边说话。
“阿兄,上次你用的那两个帮闲再帮我找一次吧。”陶云蔚道,“我看他们办事机敏,口风也紧,正好有桩事要他们去做。”
——“圣上到!”
随着内官的一声通传落毕,清凉殿里众人纷纷站了起来。
不多时,齐皇李峘便在一僧一道的左右陪侍下出现在了坐台高处,随后又在他的示意下,那僧人和道士双双退到了殿中,一个挂着菩提珠,一个持着玉柄拂尘,各自向着殿中人施了一圈礼。
“都坐吧。”皇帝压了压手,心情似是很不错,“今日祷生宴,殿中已经道鉴法师和无虚道长做法加持过,以佑众卿生安。”
难怪这些食物弥漫着一股香火气。
陆玄无波无澜地朝立于殿中的两人看了一眼,又无波无澜地收回了目光。
“朕近来研佛求道,身心俱畅。”皇帝饮下第一盏酒后,开口说道,“此皆为法师和道长之功。朕打算在广庆门外新修两座寺观,一名弘业,一名长生,此事便交由起部去主持吧。”
他这话说得轻松又随意,如畅然在品味杯中酿,直到几息之后,席间众人才反应过来这是皇帝在下达办事的口谕。
起部掌曹和楼宴两人立刻站了起来,拱手恭声领命。
昭王李徽与丞相陆方对视了一眼,前者随即站起,朝着皇帝恭敬礼道:“父皇,既然修建弘业寺意义非凡,依儿臣看,其制不应贫于都中各寺——儿臣愿认捐五十万钱,以表心意,祈祝父皇早日得成大道之法。”
皇帝眉梢一扬,面上已露喜色,正要说话,又接着见晋王李征站了起来,对他礼道:“儿臣祈祝父皇千秋永续,愿认捐二百万钱修筑长生观。”
他这话一出,昭王并陆方等人不由愕然。
皇帝已笑着点了点头。
李徽眉头微蹙,隐露懊恼之色。
宁王李彻、燕王李徍此时也相继站起,说道:“儿臣也祈祝父皇大道得成,愿认捐三十万钱修建弘业寺。”
“好,好。”皇帝笑得弯了眉眼。
康王李徕不紧不慢地起了身,呵呵笑道:“儿臣觉得阿弟们的祈祝都十分之好,愿认捐十万钱修筑弘业寺和长生观。”
李徍颇无语地看了他一眼。
“父皇,儿臣也认捐!”一个充满了稚气的声音从众皇子中最末席处忽然传来。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楼妃所出,今年刚满八岁的李德。
皇帝哈哈大笑:“小阿奴也要认捐?朕倒是不知,你哪里来的钱?”
李德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说道:“儿臣的东西都是父皇和外祖父还有舅舅给的!”
“你这小机灵鬼,敢情是让朕和你外祖父他们帮你捐呢?”皇帝口中如此说着,脸上满是宠爱之情。
楼妃之父,五兵尚书楼越笑了笑,拱手礼道:“圣上,八皇子还小,不过是图个热闹罢了,臣就替他捐五万钱凑个零头,也免得殿下挂记。”
皇帝笑道:“那朕也再给他捐两万钱,就当给这小娃娃祈福了。”
转眼之间,连年纪最小的李德都有了七万钱的认捐额。
齐皇李峘一共有八子,除了第七子李徖因尚年少,背后又没有楼氏这样的外家,所以没有参与进来,且众人也默认他不必参与之外,便只还有一人了。
于是众人的视线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剩下的最后一个成年皇子身上——安王李衍。
“父皇,”他神情间显出几分尴尬来,“儿臣近来……囊中羞涩了些,与兄弟们相比实在力有不逮,只好等寺观建成之时,送上儿臣亲种的花以示心意了。”
他那座紫园也是人人皆知的奢华,不仅是用度,还有那些名品花草和反季的蔬菜——没错,就连皇帝本人都知道,若是冬日里想吃一口新鲜韭菜,那还真得找他这个五儿子。
有时候露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
而哭穷,也就成了非常合情合理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