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只因为清清是自由的,无拘束的。
然而对有些人来说自由却是极为奢侈的东西,有多少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拿自由去换却又要感恩戴德买了他自由的人,因为那人可以让他活下去。
“进了余府后,我就被分去马房喂马,江南人大多不擅骑马,但也不知怎的,我却似无师自通,头一回看见马儿便像看见老朋友一般,我非但不怕它们,我甚至还敢上去骑,所以,我并没因被分到马房懊恼,反而有些欢喜,管事们因我承担了大多喂马洗马的活计,他们待我也还不错。”
朱小棉想起那些如自己朋友般的马儿,唇角取而代之的是微微笑意。
“那两年我在余家过的还算愉快,余家给的工钱相较其他人家的确高了不少,有了钱,娘的病也好了许多,与马儿相伴,替娘养老送终,我原本以为这一辈子就这样过了。可有一日,余家大爷忽然来马房准备骑马去郊外踏春,我当时正在铡草料,被马房管事催促着替大爷牵马,却一个心急,被铡刀划伤了手掌,一时血流如注,大爷见状不但唤人替我止了血,竟还放了我几日假。”
说到这里,朱小棉欲言又止,“我还以为……”
随后又摇摇头,苦笑一声,“我虽从没想过要与大爷有什么牵扯,但即便如此,在得知大爷的真正打算后,我还是吃了一惊。”
“他从那时便生了让你假扮燕榕的心思是么?”宋真清问她。
“对,也不知他从哪里打听到燕榕手上有道伤疤,见我伤了手,与燕榕伤的手正是同一只,”朱小棉勾起了唇角,“可他却不知,我原本手心便有一道伤痕,那伤已陪了我许多年,那日被铡刀所伤,却正是伤在了原来的伤痕之上,所以……”
朱小棉直视着宋真清的眼睛,微微笑道:“姐姐,你说世事就是这般凑巧,对不对?”
“是啊,人算不如天算,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宋真清也叹息了一声。
“他让我假扮燕榕,我不肯,他却以我娘要挟我,我没办法,只得应了下来,”朱小棉说到这里,忽然红了眼眶,“他们非但不让我回去看娘,竟还偷偷将我娘转移到了别处,直到来鸣沙郡头一日,我以死相逼,才得以见了我娘一面。”
“那你娘她……”宋真清不免替朱小棉忧心。
朱小棉摇摇头沉默下来,片刻后才接着又说道:“事实上,我很早便知晓我是娘捡来的孤儿,但从前的事因时隔久远,我记不太清了,但那日,娘许是也猜到了些事,她以为那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面,便说起了我小时候的事。太康元年,寒衣节,她去为亡夫上香,却在离开坟地时,在一座新坟处发现有个小小的身影正在偷食上贡给死人的瓜果,她说那孩子梳着双丫髻,大约五六岁的模样,虽然脏兮兮的瘦的不成样子了,但却睁着一双大眼告诉她:我叫小小,大小的小。她当时便心疼的不行,又觉得是亡夫在天有灵,担心她一人孤老,特意送了她一个孩子。所以,她把我带回了家,为了怕人猜忌我的来历,她还搬了家,远远离开了从前的住处,以至于后来所有人都以为我是娘亲生的孩子。”
朱小棉抹了抹眼角,黯然神伤。
“自娘说起小小这个名字时,我便隐隐觉得有些熟悉,但终究还是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那你眉间又是怎么回事?不是应该有颗痣的么?”宋真清瞅了瞅朱小棉,见她眉间有些凌乱,想来是伤疤所致。
朱小棉道:“娘说,她捡到我时,我眉间就有疤痕了。”
朱小棉想了想,又道:“或许是我独自逃亡的那段时间不小心磕到了。”
时隔太久,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也说不清楚了。
宋真清默默算了算,燕城妻女出事是在新皇登基之始,大约是春末夏初,而朱夫人发现朱小棉却是在寒衣节,如此看来,朱小棉竟独自在江南流浪了几个月,真难以想象,一个小小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安全的活下来的,甚至连燕城多番派人寻找都未发现她的踪迹。
想着朱夫人是在坟地发现的朱小棉,如此似乎也才能说明,朱小棉那些日子都住在什么地方。
也是,与死人为伴,恐才是最安全的。
然而那时,朱小棉只有五六岁,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她坚持着遇到朱夫人呢?
宋真清不由对幼小的朱小棉生出几分赞赏与……心疼。
“那随你同来的妇人又是谁?”
宋真清一直记着那日,妇人从朱小棉房间出来时,耳畔纹丝不动的珠坠与端着手走路的背影。
“我并不知她是谁,自江南出发时,她便与我同行,名义上是照顾我的仆妇,实际上却是余则俊派来监视我的,那日在沙棘村,余则俊被掳,我见她丝毫没有表现出焦急悲痛的神情,我便知事情有异,我本意是想趁机提醒姐姐,唯恐他们做出对你们不利之事,却不料我刚趁着查看姐姐情形时将纸条塞进姐姐衣中,转头就被人刺中了肩膀,后来发生的事便都不知道了。”
朱小棉忽然像似记起了什么,蹙起了柳眉,又道:“说起来,有件事很奇怪,有一次,我偶听余则俊唤了她一声祖母,我当时便觉诧异,只以为自己听错了,是以并未放在心上,因为怎么看,她都不像是做了祖母的人。”
是啊,妇人的模样也就三四十岁的年纪,但是……宋真清想起妇人耳后褶皱,弯了弯唇角,“她怕得有六十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