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五爷直言不讳:“黎知常,你不搞限定会死吗?”
黎望挑了挑眉,含笑道:“不会,但会浑身不舒服。”
正说话的功夫,南星已经在二楼楼梯口命人挂了新的牌子,杂烩和拉面自然是被撤了,但考虑到食客们的反应,巽羽楼真情推出“骨汤”售卖,意思很明白,大家想吃杂烩了,可以自己买回去煮来吃,价格是原来的七折。
不过因为小店经营,每日巽羽楼只售卖两大桶骨汤,分别是早上和中午。
看到这条的食客们:……艹,奸诈还得属巽羽楼的东家啊。
但他们抗议这么久,就这?就这?就这?
许多人表示不接受,刚准备找小二反映呢,南掌柜就命人在从前的杂烩区开了一个新的档口,里面同样站了个师傅,却并不是拉面的。
……这是要推新菜了?!
“巽羽楼居然要出新菜?真的假的?”
“可恶,早知道要出新菜,我昨晚就来排队了!”
“……倒也不必这么拼。”
大家正议论着呢,就有鸡贼的人高声道:“小二,别整那些虚的,给也上新菜!再来份黄焖烧鸡!”
一听有人点单,剩下的人哪还顾得上痛骂巽羽楼东家啊,立刻就加入了点单大军,但出乎意料的,这次上次的速度简直飞快。
五爷用筷子拨弄了一下碗里透明的宽面皮子,鼻尖是微酸辛辣的味道:“这什么面食?怎么还透明的?你为了美观赚文人的钱,连这东西都整出来了?”
杂烩为什么受文人雅客的喜爱?那还不是因为可以自己配菜,塑造碗上作画。这面皮子透光晶亮,配着码齐的菜码,简直相映成趣。
清脆的豆芽,爽嫩的黄瓜丝,配上卤得油润的肉码和豆腐干,这些菜拼在一起,由这透亮的面皮全盘接收,可以说是绝佳的拍档。
“这叫凉皮,反正就是从面里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样,还合五爷口味吗?”其实凉皮起源挺早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始皇爸爸时期,就是那时候长得更像面,唐代的时候演变成冷淘,不过跟现代的凉皮还是有些区别的。
“合啊!不过为什么晏四那碗是芝麻酱的味道?”
那自然是为了照顾不同人的口味了,麻将口味的,酸辣口的,还有些饮食清淡的,他都有照顾到,只是可惜了宋朝没有辣椒,这酸辣口是他用茱萸、姜、藠头之类调出来的,辣味自然比不上辣椒纯正,但也聊胜于无了。
毕竟据他所知,京中有许多人都很爱吃辣哩。
作者有话要说: 黎汪汪的朋友们:你做个人吧!【指指点点.jpg】
第129章 谦虚
宋人爱吃辣,这可不是黎望胡乱说的,而是有大数据印证的。
巽羽楼最开始售卖的就是黄焖烧鸡,为了照顾绝大部分人的口味,黎望调的口味属于咸香口,然而在不断地售卖中,却有很大一部分人跟小二提意见,当然不是说黄焖鸡不好吃,而是他们想吃到咸辣口的黄焖烧鸡。
对此,黎望当然没有满足他们,毕竟他是巽羽楼的东家,卖什么菜自然是他说了算。
时间一长,汴京城的食客们也很快意识到,巽羽楼的东家颇具个性,完全听不进别人的进言。但你让他们不去巽羽楼,那是不可能的。
满汴京城做鸡的店,没一家比得上巽羽楼的,便是樊楼那道大名鼎鼎的泥炉烧鸡,也没有巽羽楼的鸡味美。
渐渐地,大家伙儿都接受巽羽楼清淡口的调调了,哪天想吃辣菜,去樊楼或者张家店换换口味便是了。
然而啊,万万没想到,虽然他们痛失杂烩和拉面,但迎来了心心念念的辣菜啊。
一群老餮当即就不困了,甩开筷子吃了起来。
要不说老餮见多识广呢,已有人认出这是陕地一带的面皮,不过陕地面食向来朴实,大碗宽面料给得足,调味却粗犷得很,多数还夹着粗粮,汴京这边多不爱吃。
有那吃过陕地面皮的食客,原本还心里忐忑生怕巽羽楼这回新菜翻车,然而第一筷凉皮入口,他就被征服了。
“鲜香麻辣,巽羽楼不愧是巽羽楼!”
“这辣味,好生圆润啊,配着这醋味,两者相应,居然是回甘的?巽羽楼的大厨到底是哪家挖来的,怎么的这般厉害!”
“那你是没尝这麻酱口味的,这才叫圆润入口,每一条透明的面皮上都裹着满满的麻酱,配着爽脆的银芽瓜丝,绝了!”
如今天气已经微微转热,这正午时分更是热得人想脱了外衫,此时一碗凉皮下肚,那叫一个舒爽,有些桌上还拼着点了一份黄焖烧鸡,却是也很配凉皮的。
“小二,快上茶!”
“小二再来一碗!”
有客人吃完了,还舍不得走,非要打包两份带走,等位的食客就忍不住问到底有多好吃,有些个无聊的,就搁门口跟人唠嗑,还有那有才的,当场就作诗赋词,反正比巽羽楼开业那天还要热闹。
下头忙碌的时候,五爷已经第二碗凉皮下肚了。
倒不是五爷有多能吃,而是黎某人为了适应汴京城百姓精致的生活,一碗面皮的分量并不大,当然也是避免浪费,毕竟这年头的调味料可不便宜,就这定价,凉皮比拉面都要贵。
“满足了,五爷我还是更喜欢吃鲜咸口的,配一点点酸味就很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