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狼主何等狼子野心,狄青竟与之合作通敌,我大宋对他哪里不好,他竟要如何为之!”
……说实话,是挺一般的,干得多还要被诟病,不结婚还要被怀疑,用性命去拼的军功还不讨好,如果他是狄青,肯定原地辞职,没办法,他这人就是受不得半分委屈,黎望心里吐槽,面上却附和道:“没错,通敌之罪,简直罪无可恕!”
黎望跟着一起批判了西夏的种种辣鸡行为,又说狄青通敌,根本对不起官家的信任,反正言辞极尽辛辣,大有一副将人踩到底的程度。
如果要形象点来形容,那就是粉丝脱粉后的拼命回踩,什么黑料猛料编了一大堆。
他说得这么难听,自然就有人忍不住道:“黎兄此言差矣,狄将军的案子还未有决断,你怎这般武断?”
“外头的风言风语都传遍了,难不成还有假?”
便又有人道:“黎兄你也是读书人,怎会听信那些风言风语!狄将军骁勇善战,将西夏军打得溃不成军,说不定是那西夏蛮人奸诈,见打不过狄将军,便用奸计陷害狄将军!”
小伙伴你简直神助攻啊,黎望心里为其鼓掌,脸上却很有些犹豫:“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可没有证据啊,倘若真是西夏贼子,岂非让狄将军受了委屈?”
“那人死在狄将军府上,总不会错吧,而且有血字为证,你们扯什么西夏啊,黎兄又没有说错,狄青就是心大了。”
黎望觑了一眼此人,心里将此人拉入黑名单,以后点头之交就行了:“哎,我们在这里争辩能有什么结果,没的伤了和气。狄将军的清白,自有证据决断,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方才经诸位提起,我倒是品出了几分蹊跷,我真是被外头的传闻冲昏了头脑。”黎望懊恼地拍了拍脑袋,顺势又拉踩了一番西夏,“都怪西夏太可恶,以至我这般武断,哎。”
至于拉踩西夏他良心痛不痛,黎望当然不痛。
“黎兄觉得哪里蹊跷?”
哪里都很蹊跷啊,只是外面的案情传得笼统,又很似是而非,大家听了先入为主,狄青又是大将军,便口口相传。黎望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只是听不得这般一面倒,准备给搞舆论的那部分人找点事做做罢了。
“狄将军骁勇善战,何等能力,杀个普通人,居然都这般费劲,还让其在家中写了八个血字,小生觉得他当真这般厉害吗?怕不是虚有其名吧。”
……好家伙,你真是敢怀疑啊。
作者有话要说: 黎汪汪:我不信,除非你们证明给我康康!【垂直钓鱼.jpg】
第151章 触底
大家心里谁不低呼刺激啊,如此大胆发言,当真是辛辣至极。但等课余时间,还是忍不住跟好友提起,而传遍国子监后,传到外面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一个好人的名声受影响,大家起先会报以怀疑批判的态度,但如果呈现出一面倒的差评,甚至差评得越来越离谱,越来越不知所谓,就会有人开始反思。
而这个时候,就是舆论触底反弹的时候了。
黎望深谙喂人吃饭不如教人做饭的道理,人嘛,不管是聪明还是蠢笨,都更相信自己分析思考后发现的讯息,毕竟相较于别人口中的事实,人们当然更倾向于自己的判断力。
狄青从前威名太盛,大宋又很少出名将,难免被人虚抬捧高。如此,坊间乍一出现他通敌西夏的传闻,便有人“惊恐”和“害怕”,所谓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这些人的脑子就转化成了大宋不需要能力过高的武将。
文人懂治国,但哪里懂什么带兵打仗啊,所以很多文官臆测狄青要反,凭据何来?那还不是因为狄青的传闻太盛,好似只要狄青挥军南下,就能振臂一呼改朝换代一样。
这可能吗?当然可能,但可能性真的不大。
先不说狄青不是那种人,就说如今并非乱世,百姓安居乐业,将士也不会想起兵祸,最重要的是,大宋并不只靠狄青一人守江山。
太过“神化”的少年元帅,容易引人生疑,但如果回到人间,褪去神性,大家平起平坐,自然就会好上许多。
黎望无法改变当下大众的三观看法,便只能尽力替狄青周旋三分。
于是,当新一波的拉踩狄青舆论又起时,黎望正收拾东西去八王爷府拜访,理由都是现成的,前几日八王爷刚好送了他些古籍孤本,今日刚好去登门道谢。
“黎大公子稍等,小的这便进去禀报。”
今日大理寺开堂审理狄青杀害赵传一案,狄娘娘不好亲自前往,便想让八王爷到堂一观,可八王爷心里明白,满朝都知道他与狄青有亲,自不好到堂影响审案。
“夫人,你放心,包拯他必定能还青儿一个清白的。”
狄娘娘却完全放心不下,这可是他们狄家最后的一点血脉,她急得额头都冒了大汗:“你说得倒是简单,可包拯他是陪审,大理寺若是坚决处刑,那要如何是好?”
两人争辩之时,仆人就来报,称黎家大郎在外求见。
八王爷听罢,当即道:“黎知常?快,请他进来。”
吩咐完仆人,他转头见夫人满脸不解,便解答道:“夫人你有所不知,这黎家大郎聪慧过人,上次本王去开封府时,正是此子解开了刘将军案的疑点,包拯还同本王夸赞,你也知道这包黑子鲜少夸人,知常此来,或与青儿的案子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