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红锦说:“主要还是运气好吧。他们需要懂技术又熟悉中国市场的人选,我恰好符合,毛遂自荐,就过来了。”
“没想到会跟师姐成为同行竞争对手,师姐,以后请多多关照啊。”远夏笑着抱拳。
司红锦也笑:“我还得跟你请教怎么开拓市场呢。”
会跟司红锦成对手,这事确实让远夏有些没想到,不过这事他也避免不了,约翰·迪尔这么大的公司,是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的,哪怕不是司红锦过来,也会是别人。
司海波说:“同行是冤家,你俩以后可别撕破脸啊。我在中间夹着不好做人。”
远夏笑嘻嘻地说:“哪能呢。中国市场这么大,我吃不下,约翰·迪尔也吃不下,大家各凭本事吧。我要努力争取好好发展,争取将来超过约翰·迪尔,好把师姐挖过来帮我去开拓美国市场。”
他说完后,司海波和司红锦都笑了起来。他们多半以为远夏是在开玩笑,但远夏的确有这个野心,约翰·迪尔,他不是没干翻过,以前能,现在照样能。
司红锦笑弯了眼:“那好啊,你加油,我以后帮你去美国卖机器。”
远夏说:“以后师姐就在国内了吧?你们公司打算设在北京吗?”
司红锦点头:“嗯,我们公司虽然也做工程机械,但更有名的是农机,农机还是在北方更有市场。”
南方多丘陵,以水田为主,北方多平原,多旱地,这才是适合大型农机推广的地区。
远夏想起了徐团结,他生产的就是农机,前几年他主动接手了他工作的农机厂,经过两年的韬光养晦,这两年总算接连推出了新款的拖拉机、播种机和采棉机,公司开始盈利了。
现在约翰迪尔杀进中国市场,希望徐团结的农机厂能够顶得住竞争吧。不过新疆比较偏远,外国品牌进入也需要些时间,徐团结还有发展时间。
聊了一会儿工作上的事,远夏问:“海波哥,嫂子和我干女儿干儿子没过来?”
司海波说:“来了,她带着几个孩子出去吃烤羊肉串了。”
司红锦笑着说:“我儿子也跟着一起去了。”
远夏问:“师姐,侄子多大了?”
“12岁了。”
远夏问:“他以后跟着你在中国生活?”
“嗯。以后就在北京上学,读国际学校。主要是他中文水平不太好,说还行,读写不太好。我打算另外给他请中文家教。”司红锦说。
这跟远夏的猜想差不多,这孩子就是个ABC,上中国的学校怕是也不能适应。
司红锦看着远夏:“诶,听说你还没结婚。”
远夏微微一笑:“嗯。”
“没想到你居然是个独身主义者。”司红锦笑。
司海波说:“不光他,郁行一也一样。”
司红锦愣了一下:“是屈教授那个研究生吗?”
远夏没想到她还记得郁行一:“对,是他。”
司海波说:“行一应该也在北京吧,我记得他父母在北京,每年都要来北京过年的。”
“在呢。”
“他有空没?你把他叫过来,一起吃个饭吧。我跟行一也很长时间没见面了。”司海波说。
“行。”远夏便掏出手机给郁行一打电话,叫他出来吃晚饭。
郁行一听说司海波来了,也没多问,满口答应下来。
三人闲聊着,说起司红锦在美国的经历,真的算得上是传奇,刚去的时候语言不通,逼着自己学,努力在美国站稳脚跟,一边带孩子一边打工,遇到伯乐,事业越来越好,丈夫事业发展不顺,开始自暴自弃。司红锦实在看不下去,狠心离了,带着孩子自己过。
远夏笑着说:“特别符合你的人设。”
司红锦没反应过来:“什么人设?”
远夏解释:“就是像你的个性。我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就觉得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女强人,绝不拖泥带水。”
司红锦闻言笑笑,突然想起来什么,犹豫片刻问:“你跟刘杨还有联系吗?他过得怎么样?”
远夏说:“有啊。他就在北京,还在首钢,已经是个中层领导了,事业小成,家庭美满,爱人是个医生,有个快十岁的女儿,挺好的。”他没说自己刚跟刘杨见过面。
司红锦听到这里,轻轻舒了口气,仿佛松了口气似的:“那就太好了。当初我也是决绝,一门心思就觉得分居两地不可能,就分了。后来临出国之前,我突然想到,我为什么愿意跑到美国去,却不愿意去北京呢?都是背井离乡,有什么差别?说到底,还是年轻太倔强,有些事做出决定了,就不愿意让自己去承认错误,去回头,只能埋头向前冲。”
她说到这里的时候,嘴角微微露出一丝苦笑,不过她很快深吸了一口气:“不过人生就是这样,没有重来的机会,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那就坦然接受这个结果吧。”
远夏发现,司红锦还是从前的司红锦,哪怕是去国多年,骨子里的东西依旧没变,洒脱而干脆。
郁行一到的时候,司海波老婆带着儿女和侄儿也回来了。
远夏这个干爹少不了要给干闺女和干儿子发红包,顺便也给司红锦的儿子司涵发了个大红包。
司涵收到红包,当即就打开了,从里面抽出一叠百元大钞,他惊喜地对司红锦说:“妈妈,你看,好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