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6页
    过完年后,特力克先回了北京,郁知文和老爷子还留在越城,南方的春天来得早而且热烈,老爷子想感受一下南方的春天。
    远夏和郁行一也都巴不得他在家里住着不走,这是他们陪伴老人最久的一次。
    这就不得不夸一下郁知文,他们从新疆回到北京之后,就一直在陪伴照顾父母,做出的牺牲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至少郁行一这个做弟弟的,心里对姐姐是既爱又敬。
    现在父亲虽然住在越城,但陪伴他的依然是姐姐郁知文,郁行一和远夏也只有下班和假期才有空陪老人。
    今年行业持续低迷,行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海外市场上,过完年后,崔平生又去了德国。
    德国分公司的产能已经比较可观了,现在他们要做的是在欧洲各国设立营业点,打开欧洲市场。
    崔平生刚过去不久,就得到一个消息,德国要修建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场,现在在世界范围内超标风车吊车,崔平生报了名,让国内这边赶紧准备标书送过去。
    于是远夏赶紧安排人去准备标书,四月份的时候,陶阳带着标书抵达德国,跟崔平生以及马克去参加招标会。
    这一次,凭借着地利优势,行远成功地拿下了一台机器的单子,价值650万欧元。虽然只有一台,但也算是开了张,初战告捷,可喜可贺。
    招标会结束之后不久,崔平生便和陶阳一起回国了,因为第二届越城国际工程机械展开始了,这是崔平生和远夏一力促成的机械展,他一定要来看的。
    这一次的规模比第一次的还要浩大,这次应邀前来的参展商共计1100多个,比第一届要多了不少。国内的相关企业几乎都到了,因为市场低迷,大家都想着能卖一点是一点。
    这一届的成交总额达到将近200亿,比上一届有不少的进步,也说明了采购商对越城工程机械展的认同增加,但这个成交额相较于北京的工程机械展和上海宝马展来说,并不算理想。
    越城机械展的影响力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市场低迷。
    这年7月,崔平生的竞业协议到期,远夏第一时间递上了聘书,邀请他出任行远机械集团的副总经理,负责整个海外市场。
    签约很低调,远夏并没有找记者登报发文章,主要是为了考虑兴越的感受。
    除了百万年薪之外,还有股份分红,此外远夏还会在大理帮他挑选一套院子,名义上是年终奖励,实际上是他前两年的薪资报酬,今年或者明年交付。
    7月上旬,行远递交了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的申请书,得到了行业协会的推荐,以及省里工业经济联合会的初审,但最终评定结果要到明年才能揭晓。
    学校放暑假后,远夏和郁行一履行承诺,带文博去自驾游。
    他们先送郁振兴回了北京,老爷子在越城待了整整一年。对他写书稿来说,其实并不太便利,因为很多资料都在北京。
    过完春天的时候,他就想回去了,远夏和郁行一将他留住了,说夏天的时候他们送老人回去,郁行一还亲自跑了一趟北京为他取书和资料。
    抵达北京后,远家兄妹准备再次组团自驾游,这次屈文渊也跟着一起去了,远夏两口子,远秋两口子以及重阳两口子,索娜尔没有再加入。
    孩子们也只剩下了五个,都是远家的。
    这次没有租车,而是开的自家的越野车,带上了帐篷,因为这次要去的地方主要是南方西南各省份,路况复杂且颠簸,房车太大,不适合爬山涉水,还是越野车更为安全。
    从北京出发到山西,再从山西到陕西,到远春家短暂逗留,穿越秦岭直接入川,要去文博的家乡看看,顺便游四川,由川入云,最终目的地是昆明。
    上一年,他们领略了北国的壮丽磅礴、厚重沧桑,这一年,他们打算去探寻南国的秀美婉约、鬼斧神工。
    远夏将工作全都托付给了崔平生和陶阳,崔平生说:“你倒是心大,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就不怕公司有要紧事?”
    远夏笑着说:“我这不是特意等您入职后,才能放心出来。”
    崔平生哼了一声:“合着抓我当苦力呢!”
    远夏笑:“辛苦崔总了。等我回来了,您也休年假出来转转。”
    第251章 暑假
    山西自古贫瘠,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所以他们去了云冈石窟、悬空寺、五台山、平遥古城,路过太原的时候,远夏还跟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邵金山见了一面。
    邵金山非要尽地主之谊请他们吃饭,远夏也没跟他客气,让他买了单。毕竟一顿饭吃不穷朋友,却不能因为一顿饭让对方耿耿于怀。
    时光荏苒,他们毕业竟已有三十个年头,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然两鬓斑白,岁月带走了太多,但也沉淀了许多,对远夏和邵金山来说,这一生,他们都不曾辜负韶华。
    在山西的最后一站是黄河壶口瀑布,站在黄河边上,看着浑浊的河水咆哮而下,令人心生敬畏,逝者如斯,黄河滚滚,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如今,它即将见证中华民族最繁荣富强的时期。
    参观完壶口瀑布,他们就入了陕西,第一站去的是红色圣地延安。
    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怕是有些难以理解延安的重要意义,不过好在家里有个喜欢历史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