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会非常高兴的。”
等晏殊离开后,庞籍感慨道:“官家给太子殿下取名为【旸】,真是没有取错。”
“太子殿下天资聪颖,日后一定能成为大宋的太阳。”文彦博轻笑道,“不过,太子殿下还小,现在只能算是刚刚升起的朝阳。”
福宁宫里,宋仁宗认真地看着儿子写的文章,边看边惊叹道:“好!好!好!写的好!”
等宋仁宗看了两三篇文章后,晏殊这才开口说道:“官家,太子殿下可比您小时候聪明多了。”
“哈哈哈哈……”宋仁宗开心地笑道,“旸旸这孩子本来就比朕小时候聪明,不过朕也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会写文章了,这是晏相你教的好啊。”
“主要还是太子殿下聪明。”晏殊也是满脸骄傲的笑容,“太子殿下真是每一次都能给我们惊喜。”能教导太子殿下这么聪明的学生,晏殊心里骄傲欣慰的同时又觉得非常荣幸。
“这孩子聪明着,但是同时也非常狡猾,他不想我们发现他有多聪明,晏相你以后可以多多发掘他的过人之处。”
“臣一定会多多发掘太子殿下其他的聪慧之处。”晏殊又跟宋仁宗说了下,把赵旸的文章拿去给太学的学生观赏一事。
宋仁宗当然不反对,相反非常乐意。他巴不得世上所有人都能看到他儿子写的文章。
当天下午,赵旸写的文章就传到了太学里。
太学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才华,准确来说他们都是精英,毕竟太学的入学考试非常难,没有一定的才华是考不上的。
太学的先生们并没有一开始告诉学生们这是太子殿下的文章,而是先让他们品鉴文章。
学生们都觉得这些文章写得非常好,就是用词太过朴实。
在宋朝,绝大多数的文人学子们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写文章或者写诗词,好像只有用华丽的辞藻才能彰显出他们的才华。不过,用词华丽这件事情被宋仁宗批评过。
现在也一些文人雅士写文章或者写诗词不再讲究用华丽或者秀丽的辞藻。在他们看来,能用最平凡最普通的词汇写出好的文章或者好的诗词,才是好文采。
等学生们品鉴完,先生告诉他们,用最朴实词汇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才是真本事。之后,又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六岁孩子写的文章。
这话一说,哗然一片。学生们一个个瞪大双眼,张大着嘴巴,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学生们惊愣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纷纷表示这不可能,绝对不是一个六岁孩子写的文章。这些文章,明明是一个成年人写的。
见学生们不相信,先生又告诉他们是当今太子殿下写的。
学生们再次被震撼到了,六岁的太子殿下竟然写出这么好的文章,这……太惊人了!
先生告诉学生们,年仅六岁的太子殿下能写出这么好文章,他们身为太学学生不能输。
学生们被先生的话激励到了,纷纷表示他们一定会努力学习。
第二天,赵旸写的文章在整个汴京城的文人圈子里传开了。
太阳书局的老板非常机灵,亲自去相国寺找赵旸商议,把他写的有关《论语》的文章刊登出来。
赵旸没想到他考试写的文章居然在汴京城里传开了,而且还备受赞扬,这让他很是愕然。然后,还有点羞耻。他并不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有多好。
在太阳书局老板的再三劝说下,赵旸最终答应刊登他写的文章。
因为文章一事,赵旸这个皇太子忽然火了起来。
身为皇太子的他,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不过,因为他太小,很少出现在大臣们或者老百姓的面前,大家对他不怎么了解。如今,得知他们年幼的太子殿下非常聪慧,又非常有才华,他们非常高兴,又非常骄傲。
汴京城里的各个茶楼的说书先生都在说赵旸写的文章一事,把赵旸夸上了天。
宋仁宗得知民间夸赞赵旸是天才,他心里非常得意,忍不住跑去跟曹皇后和苗昭容说。
曹皇后和苗昭容听了后,自然也非常开心。不过,曹皇后还有些担心。她知道儿子最不愿意被人说是天才,一旦被人说是天才,人们对他的期望就会拔高很多。如果儿子以后做出什么事情不符合天才的行为,人们就会对他失望,并且指责责怪他。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了。
相国寺里的赵旸也从香客的嘴里得知自己变成了天才皇太子,心里没有一点喜悦,反而后悔了。
空净大师见赵旸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好笑道:“说你的是天才,不好吗?”
“不好,一点也不好。”赵旸的表情非常苦恼,“而且我也不是天才。”他聪明,是因为他活了两世。真正的天才是王胖胖,而不是他。他跟真正的天才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都怪晏先生让我写文章,我自己也大意了,没有意识到六岁的孩子写不出文章来。”考试的时候,他没想到这么多,就把写文章当做作文来写。写作文这件事情,上辈子从小学写到大学,信手拈来。
“六岁的孩子能写出文章来,只是没有你写的好。”
赵旸下巴抵在桌子上,双手抱着头,一脸懊恼:“失算了。”
“事情已发生,你后悔也来不及了,不如往好处想。”空净大师捋着胡子,别有深意地笑了笑,“你这个太子有了才名并不是一件坏事。”
--